最后,朱元璋又分析了各个王朝灭亡的原因。</P>
他说道:</P>
“其实在咱看来,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一群该得利益的人,没有得到利益…”</P>
“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这些人在位的时候,老秦人是出了大力的,可,呵呵…”</P>
“而在这些面前,什么变法呀…嗣君呀…暴政呀…造反呀,还有什么六国余孽呀…在咱看,都要往后稍一稍…”</P>
“大孙,你要记住,六国能灭一次,就能灭第二次!”</P>
“是”朱雄英点点头。</P>
他早就知道了,老爷子看待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与正常人不一样。</P>
旁人觉得屁大点事,他视若珍宝,旁人觉得视若珍宝,他觉得屁大点事…</P>
朱元璋接着说道:</P>
“而咱,咱起于淮西,盛于军中,赫赫武功的同时,不免骄兵悍将目中无人,以武功得天下,历来如此”</P>
“为防尾大不掉,难以为后继之君所用,所以,咱以藩王分立,彼此掣肘”</P>
“其一,收缴悍将兵权,二来,巩固地方,三来,为帝室屏障…”</P>
“这样一来,只要卫所不出乱子,大明何时何地都可聚集数十万人马,这是咱给你们爷俩留的一副退烧药…”</P>
至于藩王造反,谋逆犯上的问题,朱元璋没说,他觉得这种事不能说没有,但只能说问题不大。</P>
大明的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P>
更何况,朝廷对于藩王也是多番防备,除了上次封太孙,藩王都不能互相见面,就连进京也得彼此错开。</P>
平常不打仗也就千八百护军,要是这都能让藩王翻了盘子,那…那还是趁早把皇位交出去吧,净耽误事儿!</P>
而朱雄英也在刻意的回避这个问题。</P>
都是朱家子孙,这种涉及到藩王的破事,粘上去就是懊糟,怎么回都是错。</P>
他就算说弘扬真善美,用爱感化谋逆的藩王,老爷子也不会信。</P>
想了想,朱雄英问道:</P>
“皇爷爷,这些…您怎么不记在祖训录里,让嗣君…”</P>
朱雄英还没说完,朱元璋就撇撇嘴打断:</P>
“写出来的,能叫心里话?”</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