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我有愧啊,我真是千古第一懒蛋(一)(2 / 2)

想了想他说道:</P>

“秦王晋王听旨!”</P>

“尔等就国于藩...不可不思、不念我朱家往年旧日艰辛彷徨,生计不张之往事,着即尔二人...”</P>

说到这,朱元璋话头顿了一下...</P>

要是直勾勾的说让朝廷藩王、他的两个儿子吃饽饽...好说不好听啊...</P>

虽说老朱家起家那会儿是不太体面,可也不能太不体面了...</P>

皇帝专门下旨让吃麸糠饽饽?</P>

去球吧...这一家子是多没见过世面...老朱家人又不是牲口...</P>

想了想他又说道:</P>

“着即你二人身体力行,为宗室表率,钦此...”</P>

和爹教儿子不一样,圣旨代表绝对的权威。</P>

皇帝下了旨,就是说他们是臣子,不是儿子。</P>

朱樉和朱棡也不敢马虎,慌忙起身行礼:</P>

“儿臣领旨谢恩...”</P>

“起来吧...”朱元璋摆摆手,又眯着眼睛看着他俩:</P>

“别的咱就不跟你们计较了,要是这点小事儿再敢糊弄咱,抗旨不尊的后果,自己掂量!”</P>

......</P>

不同于宫里肃然的氛围,李景隆身后跟着几个家将,嘴里哼着小曲,骑在马上一步三摇晃,满面的红光几乎要荡漾。</P>

眼瞅着到家门口了,他翻身下马,伸手把缰绳丢给了旁边的家丁:</P>

“去,今儿个大黑的马料要加餐,喂小米再加些粗盐,贴贴膘...”</P>

人逢喜事精神爽。</P>

火铳的事他往里搭了不少钱,但收获也是很可观的。</P>

再说了,多少人想往里头搭钱还没这门子呢!</P>

目前这些勋贵公侯的子嗣,胎里带的勋职不说,正儿八经没几个出息的。</P>

要说能人也有,可是能人太多了...关键就在于皇帝用不用...</P>

大明开国不久,老家伙们都还活着,远不是他们这些小辈出来折腾的时候。</P>

就说傅让吧,那小子也算是人中龙凤了,长得又好看...可现在不是还得苦哈哈的在东宫看门儿?</P>

可自己呢?哈!</P>

年纪轻轻就做了三千人嗯...三千大军的跑腿儿官!</P>

要说别的时候,他还真不尿这三千人....</P>

他爹可是李文忠,要甩开膀子给他安排,就凭曹国公的牌子,谁不给两分薄面?</P>

可这次不一样...事儿是太孙交代的,活儿是皇帝亲口给的,就连太子爷也对这些新型火铳有些兴趣,时不时就要召他问问话。</P>

这有可能会改变大明以后的用兵、练兵战略…</P>

这可是个好兆头哇!</P>

想了想他又摇了摇头嘀咕道:</P>

“就是辛苦了些,太孙侍读还得往大营跑腿...唉,天降大任,如之奈何呀...”</P>

想到这些,他又咧着嘴笑个不停,站在曹国公府的门口看着牌匾发起呆。</P>

曹国公府和其他的开国公爵府邸差不太多,但他爹是皇帝的外甥,时不时宫里也会有赏赐进门,规格会高一些。</P>

李文忠又是武人出身,不喜那些曲巷长廊、小桥流水的调调,讲究一个通透、敞亮、气派。</P>

占地几十亩,门口的场院除了下马石就是栓马桩,除了一个匾额和朱漆色的大门,实在是没什么好看的。</P>

但李景隆今儿个竟然觉得,铺在地上的青石板也是那么可爱。</P>

身后跟着的家将不知道他为什么守在家门口发癔症,可又不好催,跟着他在门口站着。</P>

咧着嘴憨笑了好一会,李景隆咳嗽两声抬腿迈步进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