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越来越乱了。
其实乱的不仅仅只有京城,就连地方上也是乱极了,锦衣卫的缇骑,东厂的番子,大队大队的人马,出京城到地方,四处抓捕涉案人犯,从江南直到北直隶,从山东直到甘肃,别说是为任地方的官员,就连同曾经被流放的官员,也有不少人涉案其中。
六月十五,在京城缇骑四出地方时,这日清晨,施奕文一行骑马离开了京城,离开京城是他深思熟虑后的,毕竟,对于他来说,无论大明的局势如何,都于他无关了。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办好“西洋屯田事”,接恰好即将到来的流放犯,把他们安顿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出京城城门的那一刻,恰好有一队缇骑经过,看着那队锦衣卫,施奕文便随口问道。
“这队人马是去什么地方?”
“看方向,应该是往东边去的。”
答话的王徵,是吏部派给施奕文的佐官,这个佐官,不是吏部要派的,因为按照旧例北港宣慰司和贵州宣慰司以及西南等地宣抚司署差不多,是按照“俾掌其土,夷所以藩,父子继、兄弟及”土司世袭的制度,当然了,朝廷还往西南地区派出了流官,辅佐土司治理相关地区,进一步稳定了西南地区的治理。这也是大明最终纳贵州为行省的原因。
不过放在北港这边,朝廷压根就没有精力关心海外的事情,反倒是在施奕文的主动要求下,派了十几名官员协助屯田事宜。其实,说白了,他就是想趁机索求一些人才而已。
而王徵就是其中之一,能碰到这位明末的科技大家,完全是机缘巧合。王徵是陕西西安人,万历二十二年中举,可一直熬到天启二年才登三甲中进士,时年五十二。
按道理来说苦熬几十年中了进士,这人总算是时来运转了吧,可这位的运气绝谈不上好。天启二年六月,王徵授直隶广平府推官后,先是丧妻,尔后继母过世。还没大展鸿图,就只得丁忧归里。
这不丁忧刚满的王徵,再次回到京城后,就一直租住民宅等缺,这一等就是几个月之久,“长安居大不易”对于本身就不富裕的王徵来说,侯缺的日子不好熬,可更难熬的是手头没银子。
不过在侯缺的时候,王徵也没闲着,一直在协助金尼阁等几位传教士翻译他们带来的书籍,也正因如此,面对经济窘迫,实在没有办法的他得知有人高价收购各种书籍还是决定把《奇器图说》的初稿卖给这人。
而高价买书的是谁?
正是施奕文,魏忠贤等人利用“逆案”打压异已的时候,他也没闲着,一直游走于京城各个书楼,购买各种书籍,这个年代的书籍不便宜,一套《西游记》那样的要花好几两银子。但是经史子集之类的书籍倒也不贵,不过,他的兴趣并不在普通的或者经史子集那样的大路货上,而是其它“旁门左道”的书籍,尽管这个时代没有《天工开物》那样的百科全书,但是却有不少类似的农业类、手工业、采矿业、冶金等各方面的专业著作,其实那怕就是宋应星也是把众多杂书“抄”在一起而已。
因为明代的出版业极其发达,发达到书商头痛无书可出,以至于但凡是书,无所不出,无所不印,经史子集那种大路货早就没人看了,书有人看,专业书当然也能吸引人,甚至就是翻译欧洲的书籍,一样能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即便是偏远如云贵,也能买得到欧洲的科学著作,由此可见明代时出版业的发达。
在京城,只要有钱,可以买到任何想要的书籍,这倒也方便了施奕文。不过只是几天的功夫,居然买了十几万册书,一时间京城上下,无不是流传着他挥金如土大量购书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