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针里面采集的血液是有温度的。
将血液从血气针里采集了之后。欧博特有些陌生,但是又有些熟悉地摇晃了一下手里一副注射器模样的血气针。
没错,它虽然看起来和注射器很像,但是它的实际功能却和注射器天差地别。
血气针和普通的注射器的区别在于,首先血气针相对比较细小。
这样一来,它所抽取的血液的总量相对比较少,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也会更小。
除此之外,血气针里还涂抹着一部分的抗凝装置。
这就使得被抽到血气针里的血液,并不会很快就凝固。
反之,如果是普通的注射器,把患者的体内的血液抽出来之后,可能还没等检验,注射器里面血就已经凝固成了血块。
这种凝固了的血液,是不能进行检验的。
这好好的一管血也就废掉了。
轻轻地摇晃了一下手里的血气针,欧博特确定让血气针里面自带的抗凝剂,和李老的血液充分地混合后,一溜小跑地来到了一台机器旁边。
这台机器,就是常用的便携式血液分析仪器。
它能够在一次检测中,同时测量好几个指标。
包括血气分析当中的常见的指标。
血气分析是一项非常常用的检测项目,其测定结果可为心、肺疾病和各种危重疾病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它的结果可以为医生们提供肺气体交换后的氧和情况、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的排出情况以及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情况。
这台机器就可以测量出患者的血液酸碱度也就是pH值,再就是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情况。
还有血氧饱和度、碳酸氢盐的情况。
除此之外,它还能够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很多的数值。
甚至连一部分患者体内的血钾、血钠以及血钙等血液内离子情况,也能有一个简单的描述。
看了一下机器上全都是英文的界面和按钮,欧博特审视了一下之后,按下了一个红色的按钮,然后熟练地在各个选项中选择了“Artery”的选项。
Artery代表的,是动脉血。
随着机器的,一个针尖粗细的吸管从机器中探了出去。
欧博特按照之前自己学习的相关操作,将血气针针筒末端的封闭塞给拔了下去,将针筒末端的小孔,对着机器伸出来的这个小吸管深了过去。
小吸管顺着针筒末端的小孔来到了针筒的内部,然后再次按了一下机器上的一个按钮。
随着机器进入了下一个流程。
机器里形成了一个负压,将血气针里面的动脉血稍微的吸取了一部分到达机器里。
随后,机器发生了一阵“咕隆隆”的声音。
这是机器里的血液开始检验的结果。
看着机器上的一分钟的倒计时,所有人都并没有着急,而是安静地等待着检验结果的出现。
一分钟的时间转眼之间就过去,机器内再次发出了一阵敲打的声音。
一张小纸条从机器里面打印出来,纸条上的数据,就是这管血液的检验结果。
欧博特将这张纸条从机器上取了下来,来到郑毅他们面前,小心翼翼地让自己和手里的纸条,不将郑毅周围的无菌环境污染的同时,他将手里的纸条摊开,确保郑毅他们能够看清楚纸条上面的内容。
确认郑毅他们已经看完了纸条上的内容,欧博特这才问道;
“郑老师,你觉得这样行吗?”
“可以。”郑毅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旁边正抻着脖子看着那张纸的何杰:“六步法看血气分析,结果你应该会吧。”
“放心吧,郑总。”何杰点了点头:“这是最基本的操作,怎么可能不会。”
一边说着,何杰一边在脑子里飞快地计算着。
六步法其实就是看血气分析结果最常见的步骤。
在拿到一张血气分析之后,首先要看数据是否与患者有一致性,是否为动脉血气。说白了,就是看这张血气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
虽然,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气分析结果出错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
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其中,在这第一步里,最常用到的就是Henderseon-Hasselbach公式,来评估血气数值的内在一致性。
这个公式的简单描述就是[H+]=24xPaCO2)/[HCO3-]。
如果pH和[H+]数值不一致,该血气结果可能是错误的。
在确定了血气结果的正确之后,就要看患者血液的酸碱性了,也就是第二步,看pH值。
正常人体的pH是在7.35-7.45之间。
如果pH值小于7.35为酸血症,大于7.45为碱血症。
但是pH正常并不能说明体内没有酸碱失衡。所以在初步看患者pH之后,还要进一步地进行一些其他的计算。
这就到了第三步,也就是确定原发性因素了。
在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或者代谢紊乱。
也就是说,pH值的改变方向,与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方向的关系如何。
在原发性呼吸障碍的时候,pH值的改变方向,和血液内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方向相反。
反之,在原发性代谢障碍的时候,pH值的改变方向,和血液内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方向相同。
而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第四步,也就是针对原发异常,是否产生适量的代偿。
这时候,就要看继发性变化来定是单纯性酸碱失衡,还是混合性酸碱失衡。
通常情况下,代偿反应不能使pH恢复正常。但是如果观察到的代偿程度和语气代偿反应不相符,那么就很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酸碱异常。
同时,再在第五步,根据AG,也就是阴离子间隙,来计算是否有多重的酸碱失衡。
这个时候就要再次用到一个复杂的公式,就是AG=[Na+]-[Cl-]+[HCO3-])=12±2。
正常的阴离子间隙,大约在12mEq/L。而AG升高,如果不能用明显的原因来解释的话,则应该怀疑中毒。
而第六步,就是如果AG升高,计算潜在HCO3-,判断有无其他代酸或代碱。
预计的[HCO3-]=测得的AG-正常AG+测得的[HCO3-]。
而如果AG不升高,则无需算第六步。
六步法可以通过血气分析结果来分析出很多的数值。但是却同样有着自己的缺陷。
就是计算过于繁琐。
所以三步法也就由此而生。
血气分析的三步分析法,其实就是将六步分析法的一个简化。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