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刘光齐还躺着构思义肢的事,只不过被秦京茹一句话就给打乱了:</P>
“哥,我觉得我又可以了,要不咱再试试?”</P>
忒!</P>
何方妖孽,居然坏我道心!</P>
……….</P>
一夜鱼龙舞,其中乐趣不足为外人道。</P>
接下来几天,刘光齐全身心投入到义肢构思当中,同事们也识趣地没过来打扰。</P>
倒是于科长时不时会跑过来看看进度,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刘光齐没提别的,就是问厂里多要了些稿纸。</P>
刘光齐之所以会投身于义肢领域,想为残疾军人解决问题当然是一开始的诱因。</P>
但平静下来后他又发现了其无比巨大的好处。</P>
只要他可以将符合大环境的义肢打造出来,绝对能解决很大一部分残疾军人的日常生活问题。</P>
毕竟任何一部分肢体的缺失都会给生活造成很大的苦难。</P>
想想原本心高气傲、意气风发的子弟兵在卧床良久之后,如今又能自己站起来,再次恢复正常人同样的生活,他们能不对义肢的发明者报以感激?</P>
不仅如此他设计好的义肢要是能风靡起来,军方同样会记在心里。</P>
眼下龙国还处在建国初期,周边局势没有稳定,现在、将来,龙国都将少不了硬仗要打。</P>
那么致伤致残的军人只会越来越多,战后医疗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P>
如果刘光齐发明改进的义肢可以帮军方解决伤残军人这一大问题的话,那么他这个“义肢教父”绝对可以收获伤残老兵的好感和军方的善意。</P>
在这全民皆兵、崇尚军人的年代,这样的善举无疑是影响巨大的。</P>
………..</P>
三天后,刘光齐拿着义肢的外观图找上了师父梁宽。</P>
因为他觉得义肢这事影响重大,不是他一个十一级技术员能扛起来,所以他打算找师傅帮他背书。</P>
梁宽听完刘光齐的构思并将草图仔细勘查一番后,看着刘光齐满是欣慰:</P>
“光齐啊,之前我只觉得你是个好孩子,学习刻苦,善于钻研,没想到我还是小瞧了你啊!”</P>
“首先你的想法很好,前些年我们国家为了能真正站起来确实硬着头皮打了不少苦仗,这也造成了我们有无数的战士因此残疾。”</P>
“他们为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但自己却因此无法正常生活,要是有能力我们确实应该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P>
“而且你的切入点也很不错,我敢肯定要是义肢能制作成功,厂子里的效益咱先不说,对国家的贡献绝对是巨大的!”</P>
梁宽先不吝言辞地夸奖刘光齐,随后对刘光齐的想法表示支持。</P>
“没说的,能加入到如此有意义的课题是我梁宽的福气。”</P>
“那好,师傅我先说一下我的构想。”</P>
“我认为假肢最重要的就是舒适性和能动性。”</P>
“首先如果假肢舒适性不够,就会限制腿上肌肉的活动性,加速肌肉萎缩,而且带的不舒服就会不想活动,越不活动肢体就越萎缩,然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闭环。”</P>
“能动性同样如此,假肢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帮助使用者可以正常行走,那么我们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P>
说到这,刘光齐抬头看了下梁宽的反应。</P>
梁宽正认真观察着设计草图:“说得很好,继续说。”</P>
“针对这两点,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力学结构还有材料构成入手……….”</P>
…………..</P>
技术科办公室,刘光齐和梁宽正如火如荼地讨论着,当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刘光齐在说,梁宽在听。</P>
只有不懂和有疑问时梁宽才开口询问。</P>
“光齐啊,你这懂得不是一点两点,我感觉你都已经可以出师了!”</P>
听到后面,梁宽不由感叹道。</P>
“师父您过奖了,这点东西可是我连着研究好几天,跑了无数次图书馆才得出来的,您第一次听这个不了解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