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也就是刘光齐联合师傅梁宽把“维修手册”递交上去一个礼拜之后。</P>
轧钢厂迎来了一队戴着红袖章的人。</P>
轧钢厂会议室。</P>
聂书记、杨厂长、保卫科科长于向东都在,桌子另一端是几名戴着红袖章,穿蓝色中山装的中年人。</P>
带头那人神情严肃:</P>
“老聂,老于我们都是熟人,就不跟你们绕圈子了。</P>
今天过来没别的事,就是想了解下刘光齐同志一些情况。”</P>
“老聂先来,老于和老杨你们俩去隔壁坐会儿。组织上纪律希望你们不要见怪。”</P>
………..</P>
“孙稽查,平日里我在厂里呆的时间少,对小刘的了解就这些,你看还有没哪些要补充的。”</P>
“没了,就这样吧,麻烦你在这儿签个字。”</P>
聂怀真接过询问记录看了看,确认没有问题才签下字。</P>
接下来是于科长,于科长对刘光齐同样了解的不多,所得到的问询记录跟聂书记大同小异。</P>
最后询问的是杨厂长。</P>
杨厂长坐下后,询问的负责人非但没有问他问题,反倒是跟他拉起了家常。</P>
“我记得老杨你是川军出身的吧?哪一年入的伍啊?”</P>
“具体哪年倒是记不得了,反正当时家里人被鬼子杀完了,逃命时有人问打鬼子去不?我就跟着他们一块出来了。”</P>
“这一出来就再没回去过。”</P>
提起这段过往,杨厂长唏嘘不已。</P>
孙稽查笑着点点头:</P>
“当时我被分在刘老总手下,不知道你是?”</P>
“真的?我是四野的!那我们还是战友!”</P>
一听对方也在刘老总麾下干过,杨厂长瞬间激动了。</P>
两人好像把任务都给忘了,谈起了共同的往事。</P>
“对了,刘光齐同志表现挺好的吧?”</P>
聊着聊着,孙稽查突然来了一句。</P>
杨厂长说的正投入,只当是老战友叙旧:“这孩子挺不错的,有能力有干劲,还有胆子敢尝试,跟咱当初一样敢打敢拼,最重要他还不藏着掖着,肯把自己本事教别人。”</P>
“哦?我对这小家伙挺感兴趣的,跟我说几个他的故事呗。”</P>
杨厂长不疑有他继续说着,一旁记录员也在默默记录。</P>
说了一会儿,杨厂长一眼瞟见奋笔疾书的记录员,这才意识到上套了。</P>
杨厂长没好气地笑笑:</P>
“到底是做政工的,心眼子就是多!”</P>
孙稽查也不生气:</P>
“老杨你想多了,工作归工作,但这影响不了咱们的战友之情!”</P>
孙稽查不愧是政工出身的,吹捧几句后杨厂长就放下了心结,跟他攀谈起来。</P>
末了,孙稽查告诉杨厂长不用紧张,这次是好事,至于到底什么事以后就知道了。</P>
这是轧钢厂的一组,另有一组装扮成普通人拐弯抹角地去四合院附近也打听了。</P>
得到的结果也是一切正常,没任何可疑迹象。</P>
至于生活中的爱好和小插曲他们问都没问,这种小事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他们关注的只是刘光齐的立场和思想。</P>
因为来人穿的都是便装,周围邻居只当是他们打探情况是为了介绍对象,毕竟过完年刘光齐都二十四了,条件又摆在这,被人打探再正常不过。</P>
谁知别人没惊扰到,秦淮茹反倒紧张得够呛。</P>
不过好在过完年秦京茹总算满十八了,可以试探性问问。</P>
在城里待了段日子,秦京茹跟以前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人,最显着的就是头发,因为有了营养不再像以前那样枯黄枯黄,而是乌黑亮丽了许多。</P>
身板也比进城时丰满不少,开始朝秦淮茹方向发展。</P>
而随着秦淮茹搬到何雨柱原先房子后,秦京茹白天有事没事就往二大妈那跑,帮忙做点家务活什么的,京茹人实诚,只知道用自己的方式讨好二大妈。</P>
慢慢地,刘光齐也习惯了家里多了个“大”姑娘,还是个老粘着自己的大姑娘。</P>
这天刘光齐正靠在炕上看书,门口传来轻快的咔咔声,不用想也知道是秦京茹,因为只有她才会在雪地里小跑,踩得积雪咔咔作响。</P>
很快她就推门进来。</P>
秦京茹小脸冻得通红,身上仍旧是那件粉红色的碎花袄子,只不过相比年前的合身现在却显得有些拥紧,看样子长了不少肉。</P>
“光齐哥又在看书呢?”</P>
进来后,秦京茹哈口气笑着说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