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幕僚郑若曾(2 / 2)

“小由先去布置一下,我们随后到。有什么难言之隐?如果有用得上我高翰文,都可以说。”按理说这群人都是英雄啊。不说大明国旗或者龙旗披身以示荣耀,总不至没个去处吧?

“哎,我来说吧,我们就在杭州住着了,不去跟朝廷添麻烦也好,谁能说清未来呢。”

徐渭这一说,高翰文就明白这里面不止这么简单。京师朝廷的蝇营狗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大明。

一追问,才发现,新皇隆庆帝为了替世祖皇帝弥补过错,把传奉官全都遣散了。好些有钱的,还让高拱逼着清退朝廷财产。

而现在朝廷财政吃紧,暂时自然只能压制一下胡宗宪这帮远洋幕僚团。要是真的授予实职重用,有人揣测上意再度出海远洋,怎么办?那不把朝廷架在火上烤吗?朝廷又拿不出钱来烧。

本来正常的逻辑是,既然朝廷不能正式任命管制,内廷封个高品的传奉官领工资过渡一下也不错,但前脚才遣散世祖的传奉官,后脚就封自己的传奉官,这多少有些不好看。因此,只能先拖着了。毕竟,大明这上上下下都是要脸面的。

就这样,九死一生的几人,反而混了个没去处。

当然,福祸相依,这也给了几人充分的自由时间来杭州闲住,朝廷虽然拖着,但知道没脸,因此航行回来的奖赏还是给得很高的,幕僚团一人五千两银子。这几乎是大明开国以来能见到的单次奖励非勋爵大臣最大方的一次了。正常可都是几十两银子还得讨价还价呢?

“你们不说,我倒有一事想求高大人。下官三年来搜集了无数的沿途语言资料,本想求助徐大家,共同编撰万国字词句篇汇编。先前因着要回京交旨,如今想再次东出东洲,还望高大人协助。”

郑若曾作为一个难得的语言学大家或者说小学大家,自然其毕生的梦想就是有一本自己的字典。现在徐大家走了,但自己一人要整理这些资料,怕是天方夜谭。不得已只能冒昧请求了。

只是一说完,郑若曾就后悔了。因为徐大家在东洲,高翰文在大明。自己若去两人长久编撰汇编,这不就成了孤男寡女了。瞬间,哪怕四十岁的人了,耳根子也是通红。立刻就把头埋了下去,连忙说“算了,下官,不去东洲了,徐大家应该留有书籍,还请高大人准许借阅。”

郑若曾立刻激灵地给自己找了台阶下。要不然一会儿这布政使的请客吃饭怕是不好下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