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六十年代,妹妹小俐还在上幼儿园,不知咋回事得了肺结核。妈妈带她去儿童医院看病,医生给开了一些药。其中有一种药是胶囊,她愣是不敢吞。其实胶囊只要沾水就会变得顺滑,很容易吞下去的。</P>
妈妈耐着性子左劝右劝就是不吃,放在汤匙里的胶囊都被水泡软化了,里面的药粉也漏了出来,妹妹一尝苦的很,一阵恶心流涎,无论如何也不吃了!</P>
其实,胶囊不应该打开只吃里面的药粉,那会降低疗效。可她自打出生起就脾气倔。</P>
我妈说她还在吃奶的时候,就是不肯吃橡皮奶嘴,非要吃妈妈的奶。妈妈奶水不足必须给她补充牛奶,但是只要胶皮奶嘴一伸进她嘴里,立马就停止吮吸然后拼命努嘴吐出来。气得妈妈没辙!</P>
虽然她出生在1961年,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但是,国家对孩子还是尽量照顾,基本能保证城市婴幼儿需要的鲜牛奶供给。订购后每天都会有牛奶厂职工送鲜奶上门。那时候的鲜牛奶比现在的好多了,又香又浓!</P>
可能就是因为她婴儿期不肯吃牛奶而妈妈的母乳不足,总是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所以才使得她打小就体弱多病。</P>
妈妈简直要被她气疯了!她着急上班没时间再哄她,只能叫我帮忙哄她吃下去。我只比她大4岁,哪会有妙计哄她?只能听之任之,不吃就不吃了!</P>
嘿!人家硬是靠着自己的身体抵抗力扛过来了!再次体检居然钙化了!也就是说肺结核自己痊愈了!</P>
不用说了!她这次得肠癌,一定是平时就有不舒服也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还以为依然能靠自己就能扛过来。她万万没想到,这回是再也扛不过去了!</P>
那时候很多方面都不够先进,比如说小孩吃的药,应该尽量制作成适合小儿吞咽的超小型药片,或者尽量制作成药水。那种胶囊虽然也考虑了小儿吞咽问题个头不大,但一个几岁的孩子吞咽还是会有点困难。</P>
小俐体弱多病还就怕吃药,宁愿打针,都长到十几岁了才学会吞咽那种小小的药片,就像维生素小片那么小的。遇到有大颗粒的药片,她就碾成粉末加点水再放点白糖吞下去,要不就干脆不吃。为这事我没少骂她。</P>
在她三四岁时,爸爸趁着出差机会把她送到山东老家奶奶家里,因为他们都要上班,没时间照顾她。我那时候也就七八岁啥也不懂,整天除了上学就是玩。</P>
那时候,身为工程师的爸爸经常出差,全国各地跑施工现场,一去就是好几个月才回家,回家不久又出差。</P>
在我的印象里,那时候过得简直就是孤儿寡母的生活。这种情况下,靠我妈妈一边上班一边照顾2个不懂事的孩子确实很困难。估计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把妹妹送回山东乡下老家。</P>
不知道她在山东乡下奶奶家是怎么过的?之前她就不怎么活跃,在她6岁左右回到江西父母身边后,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也不肯叫爸爸妈妈。</P>
我觉得很奇怪,妈妈说是她犯糊涂了。因为老家的人对奶奶的称呼是嫲嫲,同样是妈妈的发音。回到亲妈身边,她那幼小的心灵便犯了嘀咕:“怎么又是叫嫲嫲?这个年轻的女人到底是谁?”</P>
她心里想什么,要做什么,都要靠爸爸妈妈去猜,就是不肯说出来。虽然都是一母所生,但我和她的性格完全不同,我还是出生在山东老家呢!比她在奶奶身边呆的时间更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