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中书省制度也是人设立的,自然也能改制,甚至是废除!”</P>
朱元璋此话一出,胡惟庸瞬间遍体生寒!</P>
莫非朱元璋已经有了改制之心,要分解丞相手中的权柄?</P>
他刚要再次开口,却被李善长伸手拉住。</P>
和胡惟庸比起来,李善长就稳重得多。</P>
他慢悠悠地开口道:</P>
“上位,老臣觉得,这内阁之事,兹事体大。”</P>
“若是一旦设立,两千多年的制度便变了味。”</P>
“自古以来,便是天子坐朝,宰相当国。”</P>
“您所说内阁,便是将中书省的决策权分化出去,如此一来,那内阁,便凌驾于中书省之上。”</P>
“朝堂格局一变再变,百官必然会有怨言。”</P>
听完李善长的话,朱元璋心中冷笑。</P>
百官会有怨言?</P>
怨言何来?</P>
不就是分了你们手中的权利吗?</P>
朱元璋为何重武轻文,甚至让徐达一个大老粗当年领右丞相的职位?</P>
还不是为了震慑这些文官?</P>
这些个文官,整天屁事不干,就想着忽悠皇帝把权利分给他们。</P>
什么狗屁的洪武盛世,天子垂拱而治,都是放屁!</P>
就是为了蒙蔽自己,让自己不作为,从而好借此弄权。</P>
李善长又说道:</P>
“再说,这丞相已是超一品大员,按照陛下所说,其实内阁是凌驾于中书省之上的。”</P>
“那内阁的领衔之人,将会是什么地位?”</P>
按照李善长他们的理解,既然内阁是能压过中书省一头的,那内阁中的官员,品级自然是要比中书省的官员还高的。</P>
中书省中的丞相,六部尚书,那都是实打实的朝廷重臣,没有比他们地位更高的。</P>
但是内阁一出,品级自然要比这些人官职更高,品级更高!</P>
难道这世上还有比丞相更大的官?</P>
朱元璋早就知道李善长会问这个问题,也没什么隐瞒道:</P>
“内阁官员不设品级,没有官身,唯有行走之权。”</P>
“而内阁也不统属于任何一人,直属皇帝,由皇帝任命内阁学士,只对皇帝负责!”</P>
闻言,李善长和胡惟庸两人都呆住了!</P>
不设品级,也即是说,整个内阁中,不分上下,不会有任何人一言而决。</P>
而没有官身,唯有行走之权,即是说,整个内阁都是完全依附于皇帝的,他们的权利,说大,比丞相还大,说小,甚至都不如一个宫廷内官。</P>
但就是这样一个机构,却让胡惟庸这个中书省丞相遍体生寒!</P>
如此一来,他这个丞相几乎和摆设没什么区别了。</P>
不管是军事还是政务,只需要听话照做,完全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枚棋子!</P>
对此,胡惟庸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李善长抢先开口道:</P>
“上位,臣不敢非议圣意,只是事关重大,陛下还是在朝堂上与百官再议一议吧。”</P>
闻言,朱元璋心中冷笑一声。</P>
李善长话里的意思他怎么可能听不明白?</P>
把皮球提给朝臣?</P>
你们不答应,难道那些朝臣就会答应?</P>
你们越是觉得不行,咱就觉得越行!</P>
虽然如此想,但朱元璋还是挥手说道:</P>
“既然你都这样说了,那咱就明日在朝堂上与百官议一议。”</P>
李善长和胡惟庸自然不知道朱元璋心中的想法。</P>
见到事情还有转机,两人连忙齐声恭敬道:</P>
“上位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