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捷报入宫(1 / 2)

第356章捷报入宫

大王已死四字,骤然让这王宫之中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死一般的沉寂。

可暹罗王明明并没有死。

此时的暹罗王,腹部正血流不止,于是他拼命地捂着自己的腹部,只是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一个个人。

他张口,血水自他的口里溢了出来。

可这个时候,没有人理他。

这些曾对他敬若神明的人,此时的表情都是冷漠的。

于是又有一人窜了出来,狠狠的一个金瓜,朝着这暹罗王的脑袋砸去。

咚……

血雾弥漫,黄白之物飞溅。

手持金瓜之人,却是一个侍者,此时,他擦拭了脸上的血,面上毫无表情。

那暹罗王只是一声闷哼,便彻底断气了。

…………

在特种千户所里。

伊王朱正来回踱步。

他已习惯了将自己密封于此了。

这一次,张安世又找了来。

“怎么还没有动静?已过去了这么久,你知不知道别人怎样看我?”

张安世显得很烦躁。

“应该快了。”

相较于张安世,朱却是很淡定,道:“若是实在不成,还有后手。”

“应该快了是什么意思?”张安世紧紧盯着朱道。

朱便道:”我派人大肆贿赂了暹罗的大臣。“

“除此之外,我让人杀死了卧佛寺的高僧。”

“我们潜藏在暹罗的人,也会同时开始放火,制造混乱。”

“还有高棉人,我许诺高棉人,只要他们动手,不但给他们足够的银子,而且就算失败,作乱的那些部族酋长,也可接到大明来,给他们安排好后路,”

张安世皱眉:“这些够吗?”

“若是这些还不够,还有的是办法,我们还可以……想办法偷偷运一大批火药去,时刻制造混乱。还可以让人放出更多的谣言,专门针对那暹罗主战之人,甚至……还可以买通他们的侍者……总而言之,有一切可用的办法,那暹罗王是没有胜算的。”

朱信心满满地继续道:“只要我们将暹罗的士农工商,还有军民与暹罗王区别开来,采取不同的措施,那么暹罗内乱,只会是时间的问题。”

张安世不由道:“这一手……倒是有意思……不过……”

朱抬眸道:“不过什么?”

张安世笑了笑,却是摇摇头。

朱觉得张安世话里有话,却不得要领。

张安世道:“话虽如此,可再无音讯,我这面子可就搁不下了。”

朱想了想道:“请放心,若是这一次还不成功,我还安排了几路人,这暹罗国就好像一扇门,哪怕这门再结实,只要我们不断地用冲车去冲击,就迟早有冲开的一日。”

张安世摇摇头,他看到了朱眼里似乎放着亮光。

这家伙……似乎对窥探和搞破坏,有一种天生的敏感。

张安世便忍不住想,太祖高皇帝若是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都督,陛下有请。”

就在此时,却是有校尉匆匆而来道。

张安世自是不敢怠慢,跟朱挥了挥手,便立即举步离开,赶着入宫觐见。

文楼里。

转眼这永乐十一年就要到了。

这个时节可谓是天寒地冻,朱棣此时正偎在软垫上,他的身子有些不适。

文渊阁大学士与各部尚书,此时都在此屏息而立。

朱棣看到了一封奏疏,这封奏疏,是关于暹罗的。

朱棣皱起眉头,显得很是不悦。

见张安世来,朱棣只抬抬头:“来人,念给张卿听一听。”

亦失哈听罢,便拿起了奏疏,念道:“臣安南副总督刘宪奏曰。”

原本安南的副总督乃是杨士奇,而如今,杨士奇去了新洲为总督,这刘宪便继任。

“大明对暹罗,摒弃前嫌,于是派出鸡鸣寺僧人入暹罗修好,本意乃使暹罗王知大明恩德,幡然悔悟,自此俯首臣服,奈何暹罗王非但不如此,竟敢……”

张安世连忙道:“陛下,这件事,臣已知道了。”

朱棣道:“朕要御驾亲征,卿家说不可。可为何锦衣卫竟在暗中安排僧人往那暹罗去议和?议和也就罢了,结果却被暹罗人拒绝入境,使我大明蒙羞,朕……得知此事,真是如鲠在喉,朕堂堂天子,脸面何存?这是朱那个小子的主意吧?”

张安世道:“陛下……”

朱棣摇摇头:“你不要总为他说好话,他年少丧父,好,朕是他的兄长,养着他。他觉得宫里不好,那也好,为了磨砺他,那便让他去官校学堂。他不想就藩,朕也依他,让他进入锦衣卫。他想干大事,既是张卿推举,朕也答应。无论如何,他总是朕的幼弟,为人兄长的,忍让一二,也无可厚非。可是擅自媾和,且还让暹罗王如此羞辱,这……哎……”

朱棣此时的表情,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于是张安世忙道:“这是伊王殿下的计谋。”

“他有个鸟计谋。”朱棣恼怒地道。

张安世:“……”

朱棣挥了挥手:“现在安南那边,很是不满,上奏来说……现在拖延了这么久,还不如继续进兵……”

张安世是了解朱高煦的,这位汉王殿下,怕是在安南,已经急得如热锅蚂蚁。恨不得赶紧继续提兵,杀进暹罗去了。

也就是因为锦衣卫接手,使他不得不忍耐罢了。

可他的耐心是有限的,因此表面上是副总督上奏,只怕这就是整个总督府的意思了。

当然,朱高煦也不是傻瓜,他才不会傻到自己提兵去上呢,这暹罗王也不是小角色,是以,朱高煦此番,怕是希望陛下下旨,然后海外诸藩王,一起抄家伙上吧。

何况,现在沈王的腿伤已经大好,若是进展不顺利,沈王还可以断后。

只见朱棣接着道:“朕本意想要亲征,不过区区暹罗,确实不宜大动干戈。是以,朕打算命诸王合力进兵,赵王、周王、沈王、唐王、宁王都已上书,磨刀霍霍,朕打算,给他们一次机会,朕这边呢,给他们提供一些军资,栖霞那儿,多供应一些火器,你看如何?”

张安世道:“陛下,诸王在海外各镇,带去的人马并不多,他们既要弹压周遭的土人,哪里还有余力,抽调大量的兵马远赴暹罗,臣倒觉得,还以为锦衣卫这边……更为稳妥。”

朱棣若有所思,便道:“金卿乃兵部尚书,难道不该说点什么吗?”

金忠想了想,其实觉得只要陛下不亲征,其他都好说,那伊王确实不太靠谱,而诸王进兵,朝廷这边反正也不必损失什么。

于是他道:“陛下高见,而威国公,也历来有远见卓识,臣以为,陛下明察秋毫,而威国公的法子,也有道理。”

朱棣忍不住道:“到底什么意思?”

“这……”金忠道:“当然陛下更技高一筹。”

朱棣不禁道:“朕看伱不像测字的出身,倒像是做宦官的。”

金忠居然乐了,道:“陛下,臣测字可也,侍奉陛下亦可也。”

他这一番话,令朱棣忍俊不禁,笑着道:“娘的,朕的大臣,怎的没几个正形呢。”

说罢,他道:“罢了,朱那个小子,朕只是想想他,就有点生气了,可不管如何,这也是朕的兄弟,糊涂是糊涂了一点,难得张卿家还总是为他美言。”

…………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封快报,连同着一个匣子,通过急递铺,八百里加急,火速抵达了栖霞。

那传信的骑士,呼啸而过,径直打马进入了特种千户所。

等到了千户所衙堂,这骑士几乎坠马,却早有校尉将他的马牵住,有人扶着他下马。

这个显得疲倦至极,气喘吁吁地道:“加急,加急……”

紧接着,此人便被人架着进入了朱的值房。

朱道:“是重要军情?”

一般的军情,虽然加急,却只是送往军情百户所里进行甄别分拣。

而这种要求千户直接拆阅的,往往是最重要的消息。

“请千户过目。”

一封书信送到了朱的面前。

朱拆开一看,面上却没有多少变化,却只是道:“果然……是这个人。”

朱接着看向来人道:“书信中的东西呢?”

这人取下了一个包袱,奉上。

这包袱拆开,是两个匣子,其中一个大匣子,有人揭开,随即……一个人头便立即让朱侧过脸去。

他和张安世一样,心善,不忍看这样的场面。

另一个小匣子,却是一枚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