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幕府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管委会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去一个个收拾倭国那些分散的大名,同时幕府在法理上也可以代表整个倭国,大义名分对于当前这个时代还是很重要的。
幕府能接受这些条款是因为德川家能够从条款中拿到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九州诸藩也同样能够拿到好处,所以考虑到九州诸藩不一定能接受条约,就算表面接受背地里也有可能会搞小动作。
管委会还专门给九州诸藩提供一个附属条约,也就是说在九州诸藩接受条约的基础上,大唐决定免除岛津家族和毛利家族的战败赔款,但前提条件是这两个家族原本在琉球之战投降的两支部队需要成为幕府赔款军队外额外的编制。
也就是说,岛津家族和毛利家族需要给唐人提供一个旅的士兵来为唐人作战,武器装备和补给都需要两个家族出,唐人只会给予部分战利品分润。
当然打一棒子也得给个甜枣,不然这样一味打压就容易让人反抗,更何况管委会也不希望九州诸藩彻底被打压,倭国境内还是需要有势力给幕府添堵,让倭国不能完成统一才符合管委会的利益。
所以补充协议里唐人承诺可以在北美给九州贵族分润一块领地,并且保证总面积不会小于九州岛。
这样的领地需要遵守唐人法律,但内部对他们自己组织的移民管理唐人不会干涉,准许他们在领地内组建军队,但需要服从唐人命令对外征战。
仅仅是这一条,对于九州大名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尽管他们并不清楚北美的环境如何,但至少他们已经知道了北美是一块大陆,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摆脱岛国困境,拥有一块和他们现在土地一样大的领地,这种领地翻倍的好事他们自然愿意。
管委会其实也没安什么好心,对外开拓本身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不说这个时代的自然环境就能吞噬掉多少人命,仅仅是未来要应对欧洲大移民,把倭国人放在第一线也更符合管委会的利益。
总还是需要有人顶在最前线的,整个亚洲方面,管委会选来选去还是觉得倭国人更合适,这其中可不仅仅是因为作为一个华夏人对于倭国人有点情绪的原因。
倭国人毕竟生长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岛国上,所以无论是应对自然灾害还是外敌入侵,倭国人的经验都不算少,也更容易团结起来。
到时候让他们去开荒,去和欧洲移民争夺生存空间,只要双方交手,打着打着就能成为世仇,管委会未来移民过去的大明百姓就能有一个缓冲空间,获得相对安全的区位来加速发展。
当然这计划有点一厢情愿的味道,不过对于管委会来说也值得尝试,反正管委会就是尝试,又没有什么损失,只要舆论做的好,就不怕倭国人不上当。
何况土地是实实在在会给的,这年月土地的吸引力就足够让人去给你卖命,九州大名们能够上当,相信其他倭国大名也会如此,所以这条约一公布,九州大名自然就高高兴兴的签了字。
别说九州大名了,就是德川秀忠对此也是有点眼红的。说好的跟我德川家族合作,咱们一起联手统一倭国呢!
把这些烦人的大名送出倭国倒是没问题,可倭国本身多灾多难,土地产出非常有限,他德川秀忠也想要海外的土地啊!
看着40多岁的德川秀忠像个委屈小媳妇一般用幽怨的眼神看着自己,梁向东感觉浑身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最终也只能在谈判结束后私下和德川秀忠聊了聊管委会的未来规划,大体上忽悠他让倭国大名们去开拓土地,等那些大名们在开拓土地方面死的人足够多了,管委会再扶持德川家去接受,至少理论上来说管委会给予倭国人的土地是不会随便收回的,能够接手的自然也只能是倭国人。
一场谈判就这么被梁向东等人操作成了利益分赃大会,与会各方对于这样一个结果都十分满意。
德川家族稳固了地位,还能拿到更多,甚至有机会统一倭国。
唐人得到了急需的炮灰部队和倭国贸易掌控,也成功引入倭国势力来和其他势力平衡。
九州大名得到了海外土地的许诺,他们的领土可以直接翻倍。
跟随唐人出战的佣兵们能得到唐人许诺的战争收益,这部分钱财彭少杰已经通过盘外局赚出了数倍,幕府和九州大名们也在签署协议的同时表示愿意给唐军军费,所以理论上来说雇佣兵们能拿到的收益远超他们当初出兵时的预想,可以说这一仗打完之后居然没有输家出现。
这种操作对于穿越者来说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做大蛋糕忽悠别人割肉的小把戏而已,可偏偏越是这种不起眼的小把戏,越是容易让聪明人上当,而那些并不是很从聪明的人往往才更容易看清楚管委会的狼子野心。
倭国这一战死了五万人,但是签署这份协议之后,倭国的主流声音里就不会再有人为那死去的五万人发声。
不是倭国幕府和那些大名不够聪明,看不出来唐人这些条约中有很多都是在画大饼。能混成一方霸主的人其实都是画大饼方面的高手,怎么可能因为唐人几句话就轻易信服。
实际上大家还是在努力维持着一个体面,战败者倭国幕府以及九州大名们为了自身统治,也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接受唐人给予的这份体面。
雇佣兵组织者们也是一样,因为直到火箭弹真的在战场上歼灭五万幕府军的那一刻开始,大家才真正意识到了唐人的自信从来都是建立在他们的武力之上的,那些看似惫懒,不太着调的唐人其实都很精明。
人家自持武力还能放低身段给你体面,这种情况下要是还不接受,那才是真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