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的收视率有多恐怖?</P>
这个数据直接就打破智能时代以来的最强记录!</P>
甚至可以说。</P>
除了首届春晚,再无这样的巅峰记录。</P>
不过首届春晚能有这样的收视率,也是有一些特殊的历史关系的。</P>
首届春晚第一次采用现场直播形式,观众可以点播歌曲、通过电话参与节目互动,以及第一次看到众多明星云集,这些创新元素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P>
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农村脱贫致富,彩色电视开始出现,电视广播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为晚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得晚会能够覆盖更广泛的观众群体。</P>
而且没什么太多的节目或者娱乐方式,大家对春晚的忠诚度远比现在高多了。</P>
据不完全统计,首届春晚的收视率突破了60%!</P>
从此再也没有可以超越这个数据的存在。</P>
而50%!</P>
已经是智能时代来临以后,最强,甚至断代级的收视率。</P>
有此收视率,不但《打工奇遇》一战封神。</P>
就连本届春晚也将一战封神。</P>
这丰功伟绩将由在场的所有节目组人员来享用!</P>
焉能不高兴?</P>
焉能不兴奋?</P>
.......................</P>
.......................</P>
另一边。</P>
春晚舞台现场。</P>
果不其然。</P>
经历了巅峰级收视率后,接下来的第13个节目就显的平淡无味了。</P>
第13节目也是语言类节目,不过不是小品,是相声。</P>
有了《打工奇遇》的光辉笼罩,这个相声显得索然无味。</P>
就像人尝过美味佳肴后,再让你去吃糠咽菜,一定受不了。</P>
很快。</P>
随之而来的是收视率下降到了44%,跌幅有点严重。</P>
观众都是现实的,节目好看就看,节目不好看就直接退出直播间去刷别视频,或者打游戏去了。</P>
当然也有一些观众很忠诚,不管节目好坏都守在电视机前。</P>
第十四个节目,是个朗诵类节目,收视率又下滑了一点,只有42%了!</P>
第十五个节目,是个魔术表演,收视率稍微持平,保持在了42%。</P>
第十六、十七个节目都是歌曲。</P>
收视率又跌了一点,到了40%的关卡上。</P>
总导演萧武、总策划老程领衔的导播组看到这样的数据不由的有些心揪了。</P>
这高潮来的快去的也快。</P>
50%的巅峰收视率没有维持几下,就大跌到了40%。</P>
看样子40%肯定是稳不住了,跌破是迟早的事。</P>
但是。</P>
让导播组更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呢。</P>
十几分后。</P>
第19个节目来了。</P>
又是比较吸引人的小品节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