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后轮离地(2 / 2)

离地十公分左右即可,只需要多处点二到点三成力即可。</P>

一般这个力道应该是多少,车手自己大致清楚,可想要一步到位,人是很难做到的。</P>

捏下八成刹车或者九成刹车,车手都能做到,唯独八成二做不到那么精细,哪怕是gp组车手都不可能一下做到,一步到位。</P>

所以要分两步,这第一下就是让轮子起飞,一步尽可能捏到八点五,甚至八,一个大致的位置,然后第二下的微调就是逐渐朝着那个力道靠拢,重了就松一点,轻了就重一点。</P>

总之让后轮稳定悬空。</P>

先大致范围,然后精确锁定。</P>

做到这一步必须要快,虽然两步,但几乎是一瞬间完成,并且还要准,在顶级车手眼里,一般后轮刚离地,立马就会稳定悬空。</P>

这也堪称gp车手的基本功。</P>

翘尾的原理很简单,但是知道是一码事,能不能做出来是一码事,卫青逸和王招自认,他们绝对做不出来。</P>

先不说能不能模仿,就光是刹车时做到那些事情加在一块,既要精细的控制降档和走线,还要精细的去控制刹车的力道,这些对车手的协调功能和节奏型就是很大的考验。</P>

moto3的节奏很慢,但他们也难以做到。</P>

这东西不是学和模仿能学过来的。</P>

就例如motogp现在各大车队流行的车手数据互通,车队车手彼此数据都互相看过,可他们能复制出对方的圈速吗?</P>

显然不能,同一条赛道佩科看了马丁的数据,但他在冲刺赛也绝对跑不出马丁的圈速,相反正赛马丁也会略逊佩科。</P>

除了这些之外,后轮离地还有更多的门道,例如后轮离地之后,车身的姿态要如何控制,离地后如何不让它偏移,或者合理的控制偏移的幅度,这些都是问题。</P>

后轮离地,车子就会从两轮变为独轮,转向方式也完全变了,这些他们都处理不了。</P>

例如秦川这个重刹,在刹车时车子已经有倾角了。</P>

五度,也就是车身只是微微朝着内侧靠了一点,稍微倾斜,肉眼可能都看不出来。</P>

这个举动,教练课上也讲过,这就是为了应对后轮而做出的反应动作。</P>

在赛车即将刹车的时候,车子就已经微微朝着入弯的方向倾斜了一点,微动,这是在控制赛车离地后后轮的摆动方向,或者更具体点,这是控制后轮的落地点。</P>

离地是一码事,落地更是一码事。</P>

如果车身完全直立时重刹,等后轮离地之后车身再调整这会非常困难,后轮的落地点会在车手的未知区域。</P>

车子的后轮,并不是在离地后就会在原处落地的,随着车手的重刹,后轮还会很不稳定,甚至衡摆。</P>

所以车手普遍在后轮离地前就选好了落地的地方,车身靠内倾斜,后轮会向外滑动,就算不稳定,最后落地点也会在水平线外。</P>

这样落地会帮助车手下倾角,类似于滑胎的方式,后轮向外,而向内落地,一般是车手尽可能避免的落脚点,因为这会影响车手下倾角。</P>

一但后轮落在车身水平线向内的位置,车手此时需要向内侧倾倒,这样就很难下倾角。</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