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郑和”号的纸面数据,我不禁再一次为它的壮观感到震撼。
这是我国最高科技的结晶,上千种顶尖技术打造出来的能够飞越星系的远太空航行飞船,巨大的重力舱直径270米,因为在太空可以不考虑阻力,所以飞船的形态根本无所谓,这种非常标准,在从前看来非常科幻的造型已经成了周边市场最抢手的玩具之一。
我知道,距离启航的那一天不远了。
“现在该轮到我们头疼了。”震撼过后,李泽浩说道。
我知道他指的是什么,船上最后为了备用,留下了240人,现在是要进行最后的淘汰了。
“只留160人,要淘汰80人。”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很残酷,但这一天终究要到来。
“这些人会在下一艘船起航时登上来。”
我知道李泽浩说这话在安慰我,下一艘船还没影呢,这样的空头支票不好开呀。
李泽浩看着星舰,叹道:“为了它,我们已经等了10年。”
“有些人比我们等得更久。”
那是何教授。
2062年8月7日,“郑和号”宇宙飞船主体完工,预计9月3日,全体正式及预备船员进驻飞船进行适航训练,我和李泽浩提前进驻“超级天官”指挥登船行动。
“何教授看到了吧。”李泽浩的语气有些低沉。
“看到了,完工90的时候看到了,其实他一直看着天上呢,现在可以安息了。”
何教授在去年底的时候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了一生。
远太空探索计划可以说是他一手撑起来的,他为了工作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在不该早早离去的时候离开了人世间,我们悲恸不已。
他的一生是壮丽的,鞠躬尽瘁,国士无双,在临死前能看到自己主持的项目基本完工,也可以合眼了。
“我们终于要走了,他的在天之灵也可以得到安慰了。”李泽浩说。
“它太漂亮了,我真希望何教授能看到它最后完工的样子,像现在这样壮美。”
“好啦,别想太多了。”李泽浩拍拍我,“准备重力舱测试吧,你的那位老朋友为了这个项目没少奔走,这才能让我们提前完工。”
“还真得谢谢亚力克斯,没有他奔走我们登上飞船的时候只怕已经是老头子了吧……”
“哈哈哈……走,看看我们的空景房去……”
……
……
我难以用飞船来形容这个大家伙,它太大了,大到我无法想象这完全是在太空轨道制造的,别说是星舰,就是海上的航船我也没亲眼见过这么大的。
我被观测舱里映出的巨大月球影像震住了,这是真正的星空,月球恐怖得像一个来自远古的巨人,仿佛随时有可能扑面砸来一样。
哥白尼、开普勒、风暴洋、澄海、虹湾、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一道道独特的月球地表特征清晰可见,另一边是我们蓝色的地球,它的巨大让我只能看到泛着光的一道弧形表面,不得全貌。
这是一道多么独特的风景,可惜我们就要和这里的一切说再见了。
梦想着飞向更远的深空,距离要走的一天越来越近,我反倒开始怀念起在母星生活的日子。
中国人是讲究寻根的,我们的根终究要扎在这里。
“先别感慨了,还没起飞呢。”
李泽浩那家伙就像我肚子里的蛔虫,通过我的表情就能知道我在想什么。
我点点头说道:“好,我们去重力舱。”
在我们来之前,重力舱已经进入试运行状态,12大主舱里除了基础设施基本是空置状态,要想飞行至少还要进行为期一年的准备期,确保我们在上面生活没有问题。
因为,飞走就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