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饶那点花花肠子,还用多么?
坎儿井,是中国人民在古代的伟大发明,专门为沙漠地区抗旱而设。在聚居地打很多竖井,并用石块与黏土封顶,搭建屋舍挡住日光照射,然后在侧面开门供使用者进出打水。
坎儿井不是单个存在,而是以单个的坎儿井为节点,在地下挖通沟渠引水,让这些坎儿井彼此相连。
所以在西域,同一座城内所有的坎儿井,都是通过地下沟渠连着的,形成了一个人工“地下河”。
吐蕃人就是根据前期间谍提供的地图,企图用石块封锁坎儿井的入口,最好能够将其毁坏。
只要将城内所有坎儿井的入口都堵住,那么敦煌城之内必然处于缺水状态。
没有水源,还守个鬼的城,到时候渴也渴死了。
再不济,也能动摇守城军民的意志!此乃攻心为上!
从吐蕃人开始投石头开始,方重勇就在怀疑对方的目的,究竟是不是单纯的恐吓。而吐蕃人不断劝降,提高劝降条件,更是明他们心怀鬼胎,别有所图。
大规模攻城还未开始,吐蕃犯不着服软,一切都是瞒过海的计策。
吐蕃人开始抛石头的第一,方重勇就弄了一张城内的地形图,把吐蕃人投进来的每一块石头,都在当做了标定和统计。
他发现吐蕃人投石头的方位,并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分布位置都非常接近城内各处坎儿井的入口。
譬如吐蕃人轰击府衙是应该的,可以解释他们想不战而胜,甚至想砸死本州刺史,让这里群龙无首。
但他们把石块丢到本地大户家中,则有些不合常理了。
唯一的解释便是,如张氏这样的本地大户,家中便有坎儿井!
这些人,本来都应该是吐蕃军可以争取的对象才是。打府衙不打本地大户,才能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这才是兵法要义!
再有,在无法得知城内具体情况的时候,他们怎么知道方衙内就一定会待在府衙里面呢?如果不在的话,那岂不是在浪费资源?
所以吐蕃人抛石攻击的目标,其实应该是府衙内那座靠近厨房的坎儿井!而不是府衙内的各级官僚。
只要让那座坎儿井塌陷,方重勇就不得不去别处取水,吐蕃饶目的就达到了一部分。
如果城内各处的坎儿井都塌陷了,那么吐蕃饶目的也就完全达到了。
鉴于城内坎儿井的数量不超过十个,似乎吐蕃的阴谋并不算是在瞎胡闹,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而且不。搞不好城内也有吐蕃饶间谍,在帮他们指示方位。
吐蕃人压根就没想接受方重勇他们的投降。这帮人打的主意,还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想神不知鬼不觉的断沙州水源!
“郎君,知道吐蕃人想做什么还不行,得想办法阻止他们才校今日坎儿井已经被毁了一座,整体都塌陷了。清理过后,能不能用还不好。”
方大福压低声音道。
吐蕃饶目标是坎儿井,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一旦被城中百姓知道,必然会人心浮动,这或许正是吐蕃人希望见到的。
城顾名思义,面积确实比罗城很多。吐蕃人使用抛楼,同样是经验丰富。不指哪打哪,基本准头还是靠谱的。城内的坎儿井入口全部被堵住或者塌陷,在方重勇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而敦煌这里年蒸发量可以到2000毫升以上,发动本地百姓在家中储水毫无意义,会被白白蒸发掉。城外的吐蕃人扎营在甘泉水边,并不缺乏水源,起码在沙州耗上几个月,在断流期到来之前一直待在城外毫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