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高庙的神,塞上的花儿(2 / 2)

昔日的中卫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段,而佛教传入中国和融合也是有丝绸之路带动的。这里商旅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人烟,也带来了繁荣,更带动了佛教文化的发展。因此当地佛教兴盛,佛教徒众多,寺庙也很多。方圆百里之内,如大佛寺、文昌庙、观音寺、奶奶庙、莲花寺、资寿寺……</P>

1934年xZ班袶路过宁夏中卫,曾为冯法主摸顶,也是佛教界的空前盛事。</P>

高庙以其独特的古典建筑风格和深邃幽远的佛教文化,深厚古老的中国儒、道文化底蕴吸引着过往的游客,引起了许许多多的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P>

出了高庙向北走就是中卫火车站,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除了南来北往急匆匆的行人之外,当地的居民和老百姓在这里歇脚晒太阳聊天打牌,还有大妈在跳广场舞,也十分热闹。</P>

我们吃过晚饭,来到古北水镇内的皮影馆看地方戏。</P>

水镇内的皮影演出每隔15-20分钟就会有一场,上午11:00和下午16:05共两场。皮影戏的演出厅不大,容量约50人左右。大厅正前方是一块白色屏幕。演出开始的时候,从后方打上强光,透光的影中,皮影惟妙惟肖的在跳动,后面有人唱着:</P>

正月里冻冰立春消,二月里的尕鱼娃儿水面上漂; 2.三月里的桃杏花人人爱,四月里的刺梅花院子里开; 3.五月里的牡丹花满园香,六月里的川草花赛金花; 4.七月里的葡萄搭成个架,八月里的西瓜弯月牙; 5.九月里的菊花开千层,十月里的瓜果送亲人; 6.十一月的柿子当街上卖,十二月的腊梅花风雪里开……</P>

皮影戏初叫“影戏”,乃以素纸、厚纸、纸板之类材料制成人物及相关剪影,人于帐后在灯光照映下操作表演。</P>

皮影在制作表现手法上,常常以相貌俊丑的刻画来表现善恶忠奸人物,“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类似京剧中的脸谱。制作时,精工细刻,生活用具、刀马人物等造型生动优美,尤其是人物造型刻剪得更为精细,生动灵巧,立体感强,突出人物个性。人物造型以传统的戏剧人物为主,分生、旦、净、丑等类型,其中“生”的造型有老生、小生、胡生;“旦”的造型有老旦、小旦、刀马旦;“净”的造型有火净、黑头、三花脸;“丑”的造型有丑旦、丑角等。</P>

歌词逗人,歌声悠扬、甜美、婉转,如黄鹂鸣叫,还有那么一种说不出的苍凉韵味,让人心里由不得打颤颤。</P>

远看灯火照,近看像个庙,里头人马喊,外边哈哈笑。这则谜语很形象地写出了中卫皮影戏的典型特征。</P>

具有短小精悍、灵活多变、粗犷豪放等特色,体裁迥异,别具风格。内容广泛,体裁繁多,具有粗犷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和朴实鲜明的民族民俗特点,时代感十分强烈。从艺术表现手法上讲,情趣幽默、借喻讽世,大胆活泼地应用突破了民间传统的口头创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形象贴切,生动感人。</P>

围着的观众席上传来了一片叫好声,大家都鼓起了掌。</P>

“再来一个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观众鼓励的喊着,要继续演出。据介绍这出戏是他们的拿手好戏。</P>

清朝初期,皮影戏开始从陕西、甘肃一带传入中卫,到民国时期,其演出达到顶峰,涌现了一批演技高超的皮影艺人,较着名的有香山的刘家牤娃子,镇罗李嘴的李金寿,东园白桥的韩生寿,宣和的陶生智、张振家等艺人。他们或自家组班,或与人搭班。每当夏收、秋收后,走村串巷,组台演出。另外,他们也常在农历各节气或庙会上演出,遇到婚丧嫁娶、寿旦生辰时也会应邀前往演出。在众多的皮影艺班和艺人中,名气大、表演技艺高者当数刘家牤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