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发古幽思胜金关
先写第一条路线:丝绸之路的中卫线路。
从我老家中卫镇罗北沙窝出发,向南十公里,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胜金关。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古人称它有“谓其过于金徙潼关”之说。即此关形势险峻胜过潼关,故称胜金关。
我开车自驾,从我家出发,十多分钟就到了这里。胜金关位于今Zw市沙坡头区与中宁县交界处,西距Zw市城区30公里,隔黄河东距中宁县城28公里。
今宁夏银川中卫的国家干线公路及包兰铁路,皆由胜金关穿行而过,沿着包兰铁路徒步,可以看见当时的遗迹,快1000年了,它被自然风沙侵蚀的快淹没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驴大,它的骨架还在,它的轮廓还有,长城废墟盘桓于上,塌陷的土墩台不再耸立,而是病在山巅,一条大道呈弧形绕过山头,夹于山河之间,远看形势十分险要,俨然是一座天然屏障。
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长城和关隘呢?据历史记载,1226年8月,成吉思汗第六次攻打西夏,曾率大军经此进兵,攻破兴庆府(今银川)灭了西夏。元朝灭亡之后,中卫县因北依沙山,界连蒙古,成为北方蒙古游骑进入宁夏的四条通道之一。这里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通道和战略要地。因此,边境战火不断,百姓耕种必须成群结队,手持兵器,就这样也难免遭到劫掠。北方蒙古骑兵经常通过此关入侵抢掠,弘治以前,蒙古部族骑兵时常窥伺南侵,人塞劫掠,少则出动五六千,多则一二万。至嘉靖年间,一次竟出动十几万人。这里战火不断,生灵涂炭。
在这样的形势下,为防御蒙古骑兵入侵。明弘治六年(1493年),由镇守此地的参将韩明王朝为加强宁夏长城守御力量玉率兵修筑了一条由甘肃靖远,经中卫、中宁,北上接贺兰山边墙,长约240公里,用以对付蒙古游骑的威胁。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又重新修葺。山巅之上建有墩台(烽火台),12米见方,高4米。距烽火台10米处还建有三座“品”字形兵营,60米,宽约40米,周围筑有石砌围墙。外侧借山坡之势经人工斧凿而成绝壁,在缓冲的西山坡,从山顶起依山势筑关墙至山脚下,设有关门。在各口隘要点矗立的烽火台,是当每座兵营长约年遇有敌情,白天举烟,夜间点火,在千里边防线上,依次传递,迅速报警的设施。
据考证,《乾隆中卫县志》记载,于胜金关以青铜峡的起点,又是西长城向东延伸进入中宁,西沙嘴至胜金关为终点,历史上记载这段长城关隘,是“山河相通(连),一线之路,以通往来,然一关扼守,万夫没过”,因此,胜金关闻名遐迩。我站在山坡上,吟诵着古人诗词“河冈参错路重重,心醉西南只数峰。一色紫云三十里,飞来大地化狞龙。”向四面观察,这里的地理环境是,南依黄河,靠照壁山,西北方向连接着腾格里沙漠。正如中卫县志的记载描述为,“它北依贺兰山余脉——中卫北山,南面紧靠滔滔黄河,一道横亘南北的山梁,如长龙飞抵黄河岸边,形成突出的一嘴,此形态恰似传说中的老龙探水”。是丝绸古路的一个扼守要道。
胜金关是长城重镇中卫城的咽喉,明朝时蒙古族崛起,胜金关是北方蒙古游骑人侵宁夏的四条主要道路之一。如果攻下胜金关,便可长驱中卫,再无险可守。自此,胜金关与赤木关、打磴口(大武口)、镇远关合称宁夏境内四大关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明代在此修筑长城,派兵驻守,设置关城和关卡以遏制出入长城的咽喉和通往各地的要隘。据《嘉靖宁夏新志》载,明代西路中卫驻参将,辖步骑兵多达7641名。还建有驿站,名曰胜金驿,常备马30匹,卒15名,粮90石,岁支工料站价银一千三百零七钱八毫。
清朝时中卫县武庠周守域作《胜金关怀古》称赞胜金关:云茫茫,峰兀兀,雄关崛起势嵂崒。北有沙漠之纵横,南有黄河之磅礴。银川到此启管键,襟山带水不可越。我闻,汉唐征朔方,万马千军驻沙场。关东驱战卒,塞北作邱郢。霜锷撄白骨,飞鸟啄人肠。宋代没西夏,元昊敢猖狂。葫芦河边曾大战,转战俱在此关旁。明时始有韩参军,大起楼橹镇边防。关城至今已经数百载,积卒扼险谁敢当。我皇归马华山麓,边陲无事乐田牧。白叟黄童不闻兵,日暮河濆驱黄犊。河畔昔传钓鱼台,渔翁已去云空逐。
后世的许多战事出在这道关上,胜金关以后多次修筑,也因之繁忙起来,驿站扩大了,人员、驿马增多了,军情塘报往来穿梭,关下尘土飞扬,奔驰着传递消息的驿马,胜金色关越来越重要和巩固,验证了这道雄关的军事地位。
1718年老历的2月19日,胜金关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清康熙亲率大军到达今中宁县枣园堡,随后由胜金关经中卫县至甘肃的永登,开赴安西。为彻底剿灭噶尔丹,康熙先后三次亲征,在宁夏有数次重大军事行动,胜金关是清代平定xJ、青海的军运枢纽。大批朝廷军队和器械粮草都是经过胜金关开赴前线的。在历次战役中,胜金关均为清军重要的进军路线和军械粮草的运输线,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面对清朝军队和漠西策妄阿拉布坦的夹击,噶尔丹彼时只能躲藏在萨克萨特呼里克地区,而“宁夏地方,去噶尔丹所在萨克萨特呼里克格、隔特哈朗古特甚近”,故康熙帝赴宁夏,方便指挥军队进击;二是宁夏居陕西三边适中之地,且靠近蒙古,便于调遣陕西三边军队及蒙古士兵;三是宁夏地区“地险固,田肥美”,有黄河灌溉之利,便于清朝储备和调拨粮草。
这里还留下了康熙皇帝巡视的好多传说和佳话:康熙皇帝经过宁夏到xJ剿灭噶尔丹叛乱,自己在银川坐镇指挥,叛乱平息后论功行赏。听说中卫商人、百姓在供应军需支援前线方面贡献很大特别是中卫炭场子庙宇玄坛观非常灵验,在黄河水暴涨,船筏无法逆水而上,援疆军需物资大量积压炭场子码头时,由于祭拜玄坛神灵,并唱戏三天,黄河水落,援疆军需物资才顺利逆河而上,经过了黄河沙坡头段上岸。为此,康熙皇帝专门到中卫炭场子进行了一次私访。他沿路先在中宁浏览了滴翠流红的枸杞园,在永康品尝了香甜的桃李,干渴时,吃了黄麻子的压砂西瓜,饥饿时吃了马寡妇“金枪白玉板,红嘴绿鹦哥”的饭菜,沿途遇到的尽是让他高兴的事。到了玄坛观,他的兴致更浓。玄坛观是一座财神庙,塑的是赵公明。康熙皇帝瞻仰了神容,上香焚表,恭恭敬敬进行叩谢。为感谢神灵的眷顾,他还特地题写了“神庥广被”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悬于大殿之上。康熙皇帝还顺路参观了张家营子的水车,赞赏张氏兄弟的创造和高超手艺。使中卫和胜金关名声大增。
同治年间,西北地区燃起了回民反清斗争的熊熊烈火。胜金关、石空堡一带是清军和回军反复争夺之地,数次攻占这座关城。据民国《朔方道志》载:“胜金关为县北雄关,然其地三面受敌,一面临河,无险可待,似属绝地。”
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金积堡回军分路进袭石空寺、胜金关等处。战阵上斩杀了清军守备鲁刚泰。清军曹克忠部闻回军曾奇袭胜金关讯后决定弃中卫不援,乘回军不备,突袭罗山。接着退兵宁安堡(今中宁县城),威胁石空、胜金关等处回军的侧翼。
同年秋,回军击破胜金关,全歼守军后,主力进驻关西的雷家沙窝,准备相机攻占中卫城。仅一河之隔的清军提督曹克忠收容胜金关的败兵,由四百户(恩和堡)退至宁安堡。继而退人茶盐厅(今)海原县城),旋又退甘肃靖远。
这次战役后,清军闻凤丧胆。战报传到京城,清朝皇帝十分震恐,命令曹克忠整编收容数营残兵败将,立即进驻胜金关,卡住通往甘肃、青海之路的咽喉要隘。随后又调川军黄鼎部到中卫增援。
俱往矣,千年沧桑,历史巨变,新中国建立后,此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修筑包兰铁路,开201省道,平整北山,防沙固风,加之黄河南移,关下大片河滩早已开垦为良田,昔日交通咽喉之地已成坦荡通途。经历了500多年的胜金关,早已失去了往昔的作用。如今,当人们路过这里时,仰望胜金关山头上那残破的烟墩,曾经的高台遗迹卧躺在黄河之滨,尘沙之上,曾经巍峨的北山,被开矿挖掘的千方百孔,刀光剑影般的古战场,被山脚遗弃,黄河的改道也将它沉入水低,曾经的辉煌历史成为人们茶后的谈笑话题,正应了一句老话:“铁打的长城纸糊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