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寂寞的日子</P>
我一个人住在租的民居静静的写作很久了,几乎与外界断绝了联系。</P>
来乡下民居快一年了,开始,只是想静下心来,不受外界的任何打扰,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过自己想过的日子。</P>
只是到了后来,一个人呆的久了,没个说话聊天的人,也多少有点无聊,这种寂寞的深广无限你是从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感觉到了。从远处的深山感到了天地的远古,近处的树林子感受到了静谧。我时常陷入回忆和遐想,在走过一段特别崎岖而又世态炎凉的日子时,习惯于久久向凝视远方,或许在期盼着什么。</P>
在《旅行的艺术》中,阿兰·德波顿写到他结束巴巴多斯的旅行回到他居住的城市,心情何等沮丧:“我从巴巴多斯回到伦敦,发现这座城市依然固执地拒绝改变……它依然在下雨。公园满是积水,天空仍然是阴暗的。当我们心情很好,而又看到阳光明媚时,我们会很容易将产生于我们自身之内的情绪归因于周围环境所给予的影响。然而在我返回的时候,伦敦的外表提醒我,世界对发生在人们身上的任何事件的冷漠。返回伦敦使我感到绝望。我注定要在这个可怕的城市生活下去。在这个地球,恐怕没有几个地方比这里更糟了。”</P>
我和他的感受恰恰相反,我青少年时代待在农村,上大学和工作后,在城市里待了30年,现在又想回归,寻一处穷乡僻壤隐居。刚来到乡居,一个农家小院,远处有山,近处有地,阳光好,空气好,院子里有鸽子,也有一条可爱的小狗。我还想养羊养猪养鸡养鸭,但是不少好心人劝我,那东西在院子里面太脏太臭。我在这样的环境里静静的待了几个月,开始感到很惬意,很自由,很自在。但是过了三个月,新鲜劲一过,长期的寂寞无聊也不好打发日子。乡村的雨水好像永远比城里多,院子里面满是泥泞,人的心情被雨淋的湿冷,脚步也受到了束缚,走哪里也不方便,好像也没有哪里可值得去。我又开始向往城市的生活,但我又固执的不愿意回到过去的生活环境,因为在那里待的时间太长太长了,也烦了,也腻了。</P>
唉,人不真不知道如何往前走?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把心永远安下来。</P>
我的心情就这么矛盾着。正在这时,一个多年未曾谋面的朋友,突然打手机联系我,要来看我。我在寂静中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我本能地拒绝道:“我不在家,出外了。”</P>
他好像看穿我的心思,对我的情况很了解,不容我拒绝地说:“知道你不在家,在乡下呆着,所以才去看望您。”</P>
我回答说:“我租了个乡下民居独住,条件非常简陋,适合我这个出生在农村的人生活,可能不适合你,而且路程很远,天这么晚了,又下着雨,算了吧。”</P>
但他坚持要来。</P>
连阴雨下了好几天,乡间的小路泥泞而又湿滑,他冒雨前来,快到我房子门口时,我出来迎接,奇怪的是他不是一个人,身边还有一个女的,我感到惊讶,这女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还挺有气质的,在霏霏细雨中,她款款而来,雨打湿了她的头发,淋湿了身上的红衣,见了面,我仔细的辨认着她,明亮的眼睛透着温柔,洁净的脸庞犹如明朗的天空,给人以阳光灿烂的感觉,她穿着一一袭长裙,悠然的走着,身体略胖,像一位发富的贵夫人,穿着最好最体面的衣服,像雨中的仙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