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头北区</P>
看完沙坡头南区,转过身,向北边眺望,铁路沿线以北稍远处,却是金黄色的沙漠,沙丘高低起伏,还保留着流动的姿态,就这样一直延伸到远方,在蓝天白云之下,沙漠泛着炫目的白光,似乎可以吞噬一切生命。</P>
经沙关古道,电瓶车在沙漠中一游客聚汇点停下来,这才算是到了腾格里沙漠了,虽然周围一望已是满眼黄沙,但其实仍仅只是腾格里沙漠边缘而已。</P>
来到沙坡头北区,湛蓝天空下,大漠浩瀚、苍凉、雄浑,一望无际的金色沙山连绵起伏,视野所及全都是沙。你来或者不来,它一直就在那里,不离不去。</P>
沙漠无边无际,沙漠连绵,接天连地,非常广袤,真的是一望无际,连绵的沙丘如同凝固的一波一波的黄河的波浪,,柔美的线条显现出它的非凡韵致,又彷佛是微缩的黄土高原,一道道山沟,一座座山脊,一条条山壑,一层层山峦。</P>
一座座沙山,横贯南北,宽达数里,耸立向天,像大写意泼墨画,磅礴出大漠独有的气势,便被称之为“山”了。</P>
沙山的形状足固定、半固定沙丘,一般分布在流动沙丘之间,形态以新月形沙丘链、格状沙丘、梁窝状沙丘、线状沙丘、星状沙丘、复合型链状沙丘和综合型星链状沙丘为主。</P>
腾格里沙漠的沙波纹也非常别致,大的似浪,小的像旋涡,都很鲜活,故称沙海。。沙波纹是因风力作用而在沙丘表面形成的各种波纹形态,迎风面坡长而缓,背风坡面短而陡,并按照一定速度向下风方向迁移。受风力、风向、沙粒粗细和微地形等控制,主要有直脊波痕、弯脊波痕、蛇形波痕、新月形波痕等。波长一般2-10厘米,波高1-4米。可根据沙波形态和波纹指数判断风和风力。</P>
徜徉在黄沙之中,沙漫脚踝,每走一步你都会感到细细的黄沙顺着你的袜子、鞋子无遮无拦地流到你的脚上,你还能感到那沙子的温度,灼热得让你的脚挺舒服的。</P>
爬上眼前一座沙梁,老何坐在沙丘上,广平这儿踩踩,那儿踢踢,老樊摆弄着相机,不停的咔嚓咔嚓照相,我用手捧起一把沙子,随风飘扬,仔细观察,那沙是那样细,那样纯,沙子非常干净,干净的无垢无净,就像是水洗过一样,不含一丝尘土和杂质。沙子中掺杂着云母,泛着金光,耀人眼目。</P>
沙随风移,沙儿飘飘,细细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自然勾勒出一幅壮阔蜿蜒的沙丘图。</P>
风吹形成的沙子纹路,像水流浪状的波纹格子,一浪一浪,一环一环,绵绵无限,非常规则,在顺光和逆光背景下是摄影的好题材,我拍了一个局部特写,可看到沙浪的一个漩涡,由于沙粒很细小,波纹和漩涡造型非常细腻,这种造型是人为不能完成的。</P>
我对他们介绍说:腾格里沙漠虽然不是最大的沙漠,但其沙峰壮阔宏大,沙粒细微软滑,颜色金黄闪亮,别具特色,被誉为国内的“撒哈拉”。</P>
广平问我为什么叫腾格里沙漠?这方面我了解一点知识,但不是很全面,我知道老樊在西北打交道几十年了,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对广平说让老樊说吧,他了解的比我们都多。老樊也不客气,接钩这个话题说:“腾格里”是蒙古语“天一样大”的意思,用以描述沙漠像天一样高远、辽阔。当地牧民说:“登上腾格里,离天三尺三。”他们对腾格里沙漠万分敬畏,却又十分依恋。从古至今,蒙古族牧民在腾格里沙漠的绿洲上建立家园,他们在绿洲之间来往迁徙。这里的绿洲是鸟类和走兽的栖息地,万物在这里完成了生命的繁衍。说到这里他意犹未尽,又伸展地介绍: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它雄踞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东南部,介于贺兰山与雅布赖山之间,面积3.87万平方千米。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两部分,习惯统称腾格里沙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