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改词(2 / 2)

看着一脸无辜的刘禅,诸葛亮无奈。要是以往或许是有些遗憾,但自从听过岳飞的故事后,满心都是庆幸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P>

阿斗虽然爱玩,但听话啊。</P>

而且阿斗不笨,若是在太平日子里完全没毛病,会是一个很好的守成之君。</P>

可惜啊,这里是乱世,太多虎豹豺狼了,需要一个能力很强压得住的人。</P>

言欢:“这一期,就讲一讲意难平的诸葛亮。”</P>

[终于轮到了]</P>

[前排围观]</P>

[友情提醒,记得准备纸巾]</P>

[丞相呜呜呜]</P>

“诸葛亮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三岁丧母,八岁父亲也走了,从此成孤。”</P>

“诸葛亮投奔了叔父,一家为避战乱,在襄阳住了下来。”</P>

“诸葛亮17岁时,叔父去世,他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置了一点田产,盖了几间草房。”</P>

“一面耕种,一面读书,还结交一些名士豪杰。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管仲和名将乐毅,决心有一番作为。”</P>

“襄阳有个庞德公很赏识诸葛亮,他认为诸葛亮是一条蛰伏的蛟龙,一旦风云际会,就能腾云驾雾,前途无限。便送给诸葛亮一个雅号——卧龙。”</P>

[你好,我是凤雏]</P>

[噗]</P>

庞统盯着弹幕 ,默默扣出了一个问号。</P>

你是凤雏,那我是谁?</P>

“诸葛亮在隆中广结师友,声名远播。这也是刘备在认识徐庶后,徐庶又推荐的诸葛亮的缘故,如不是大才之人又怎么会得徐庶引荐呢?”</P>

“在隆中隐居了十年后,迎来了诸葛亮一生的转折点——刘备的三顾相见。”</P>

“这一年冬天,刘备冒着严寒,去了三次隆中,才见到诸葛亮。这时,刘备已有47岁,诸葛亮只有27岁。”</P>

“刘备的这种诚意,使诸葛亮深受感动,接待了刘备。”</P>

“刘备说奸臣把持着朝政,说大汉天子式微,百姓民不聊生,他想改变……”</P>

“刘备面上控制着表情,眼中却仿佛要冒出火来,诸葛亮透过他的眼睛可以看见他的执着。”</P>

“那一年,诸葛亮隆中一对,定鼎一足,三国时期就此拉开了序幕。二十七的诸葛亮走出隆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