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鸟旋斡。</P>
荒凉城墙内零零散散几行人,面上沟壑崎岖头发灰白斑驳,本该是在家安度晚年的年纪却偏偏如同军人一般列阵巡逻。</P>
“头儿!俺想我家媳妇了。”一个老兵忍不住说了句,他自从出来以后就再没回家过,自己的媳妇也没见过几面。</P>
因为这老兵一句话,也勾起其他人的絮絮叨叨。</P>
“头儿,俺也想俺家的婆娘了。”</P>
“头儿,等俺们回去了,去长安最气派的酒楼好好喝上一喝。”</P>
“长安多远啊,怎么这么久了还没人来……”</P>
被叫作头儿的人瞪了他一眼,想骂他动摇军心,但看到他眼中的泪光,喉间的斥责滚了又滚还是咽了下去:“不远了,只要在地图上给主公杀一个大圈,就到了。”</P>
“咱们就是让对面知道,就算咱大唐就剩一个兵,也会把他们抵御在大唐疆域之外!”</P>
“头儿,你说长安远,还是太阳远?”</P>
“废话,当然太阳远。只听过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过有人从太阳来……”</P>
“那为什么,举目见日,不见长安?”</P>
突然有个老兵喊到:“天幕开始了……咦!好像是讲咱们呢!”</P>
言欢:“既然讲到了大唐安史之乱,肯定要说一说那一支孤军,大家应该知道是谁吧?”</P>
[白发孤军]</P>
[大唐白发兵]</P>
[呜呜呜泪目]</P>
[千里一孤城,满城白发]</P>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实力锐减,中央军力匮乏,军备溃散,叛军横冲直撞攻下长安。”</P>
“唐朝实力大减,再也无力控制西域。”</P>
“李隆基逃亡,太子李亨称帝,为了平定叛乱,唐肃宗征召安西军到中原作战,只留数千士兵在安西都护府驻守西域地。”</P>
“而觊觎已久的吐蕃趁机出兵攻陷河西走廊,唐朝与安西都护府的联系被切断,随着吐蕃的步步蚕食,安西都护府逐渐成为了西域的孤岛。”</P>
“驻守西域的安西军,甚至连唐朝改元都不知道。”</P>
“上世纪吐鲁番出土的文物有:广德四年的字样,而真实的广德只有两年。”</P>
“西域的领土虽然重要,可远不如保住中原地区。当然,郭昕也可以率领士兵投降这也情有可原,因为当时唐王朝根本就不管安西军的死活,连基本的音信都断绝了,还能如何呢?”</P>
“可,铁血郡王却选择了一条无比悲壮的路,他率领着数千士兵,在没有一兵一卒支援的情况下,面对着最强盛的对手吐蕃,孤军奋战。”</P>
“安西北庭都护府遭吐蕃攻袭,大都护李元忠竭力死战,没于阵中,都护府7千唐军全部战死,自此西域只剩下安西都护府。”</P>
“后来,郭昕派的使者借道回鹘,几经波折终于来到长安。”</P>
“没人知道使者是如何在吐蕃的封锁下一步步走到那座叫做长安都城的,使者将郭昕的嘱咐汇报给了唐德宗。”</P>
“安西军小队突破重围到达长安,所有人都以为西域早已丢失,他们却告知:安西将士依旧在苦苦坚守为国尽忠,满朝文武皆怅然落泪。”</P>
“又过了十三年,安西军使者借道回纥,长途跋涉再次来到长安,震惊不已的唐德宗口述一道封赏:所有官兵将帅,连升七级!”</P>
众人听到这儿松了口气,还好这种忠肝义胆之辈没有被辜负,可接着就听见一句让人提心吊胆的:</P>
“然而,感动虽感动,大唐却没有派出一个援军。”</P>
“远在安西的将士也无法享受这份殊荣,留给他们的,只有等不到援军的浴血奋战。”</P>
“可是郭昕率领着白头军却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他们组织自救,稳定当地的经济,还铸造了非常有名的:大唐建中钱币。”</P>
“他们用这来告诉西域所有的人:这儿就是大唐的领土,安西都护府一直都存在!可惜,唐朝再也没有恢复过去的荣光。”</P>
“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来唐朝未派遣一兵一卒。”</P>
“而郭昕的军越打越少,当年的那些初生牛犊的战士早就已经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兵了……”</P>
“42年,从壮年一直坚持到了白发苍苍。”</P>
“当年重创二十万阿拉伯帝国的安西军此时也只剩下了几千老弱残兵,而安西四镇也只剩下了龟兹……”</P>
“龟兹城外,是满天黄沙,和望不到尽头的胡骑。”</P>
“西域,四面八方全是吐蕃的旗帜,只有龟兹城上大唐的军旗还傲然在那,吐蕃五十年的努力也至此即将终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