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王安石下(1 / 2)

“当时欧阳修跟文彦博等大佬都对王安石青眼有加,几次都推荐他来京城里面干活。”</P>

“王安石拒绝了,他又跑到了另外一个偏僻的鄞县,在那里当父母官。”</P>

“他在那个地方兴修水利,把旧水利给翻新了一个遍,还在那个地方抓紧教育。”</P>

[王安石有两个弟弟要养]</P>

[那个地方工资太低了哈哈哈]</P>

[别鄞县这首诗还蛮伤感]</P>

“如果说先前是种子发芽,那从在这个地方开始,那颗嫩芽就已经茁壮成长起来。”</P>

“在这个地方,有王安石变法的雏形。”</P>

“古代的农民们基本都是看天吃饭的,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王安石使用了一套农业低息小额贷款。”</P>

“他将官府存粮借给百姓们,等到秋天收完粮以后再还回来,并且利息还不高。”</P>

“这就是青苗法的雏形。”</P>

“不得不说一句妙啊,用这个办法可谓是双赢,百姓们的饱腹有了保障,官府的陈粮也能变成新粮。”</P>

[青苗法很6的]</P>

[真的好]</P>

[而且百姓也不用跟地主借高利贷了]</P>

[对对对,这样就不会造成土地兼并]</P>

[大宋真的有好多能人,唉……]</P>

“在鄞县,王安石还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小变法,比如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等……”</P>

“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一下具体的。”</P>

“老王真的是很实用主义了,比如这一个方田均税法,由公家丈量土地再收税,就可以免去很多麻烦。”</P>

“还有这一个保甲法,让农民平时闲的时候耕种土地,不闲的时候会接受军事教育,到时候国家有难了可以直接充兵。”</P>

“这就跟现在的民兵差不多。”</P>

“越发了解王安石,就越是被他所折服 某些措施真的是超时代的先进。”</P>

“任期满了之后王安石回应了朝中大佬们的热情,试任了一次馆职,试完了他就跑路了。”</P>

“王安石表示:诶,这实在不是我淡泊名利呀,主要是我家里祖母年老,弟弟妹妹还没有娶嫁,一家子都在嗷嗷待哺。”</P>

“实在是在京城里面买不起房子。”</P>

[笑死了]</P>

[话说宋朝房价确实很贵]</P>

[好多大佬都买不起房子]</P>

[连大佬都买不起了,我买不起不也正常吗?瞬间心平气和]</P>

[什么苦中作乐]</P>

“到了年末,朝廷中书甚至直接下令让他去舒州档通判。”</P>

“到了舒州不久,王安石就收到了一个噩耗:自己的偶像范仲淹去世了。”</P>

“他灰袖落笔为偶像写下一篇祭文,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P>

“范仲淹也是一个大佬,当时文武第1人,后面也会讲到他。”</P>

“在舒州的时候王安石亲眼目睹了当地百姓的惨烈生活,他在《临川集》里记录了当地百姓就连丰年也吃不饱饭,甚至有人抛弃婴儿。”</P>

“他在文章中指出赋税过重的毛病。</P>

“后来架不住朝中各大臣的疯狂举荐,王安石又被调到了京城,可在那儿待了没多久,他又自请调到地方去。”</P>

“这一次他担任的是常州知州,在这里他想复刻之前在鄞县的变法。”</P>

“这一次许是有了先前的经验,自信的他加快了进度,同事们都劝他放缓一些慢慢来,可他没有听。”</P>

“到了秋季阴雨连绵的时候,许多开凿运河的民夫患病去世,这一项工程不得不停止。”</P>

“王安石对此悔恨不已,自述此事劳民伤财,而且百姓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好处。”</P>

“后来王安石回京,他向皇帝上书了一封《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指出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以及国家积贫积弱的缺点。”</P>

“他列举了司马炎、李隆基等人为例子,提出想要变法,进行改革。”</P>

“可惜的是宋仁宗并没有采纳他的主张,之后朝廷一直给他安排馆阁他都坚决不接受。”</P>

……</P>

[老子写了万字论文,居然没有过,这破班谁爱上谁上]</P>

[太真实了]</P>

[虽然不知道王安石本人是咋想的,但感觉很符合]</P>

[我感觉不是因为赌气只是因为在地方他可以更好的造福百姓]</P>

[好家伙]</P>

[居然写了万字,这也太实诚了]</P>

“他在等一个真正赏识他的人,等到了家人去世,等到了皇帝变更。”</P>

“终于宋神宗登基了。”</P>

“这位皇帝很欣赏王安石,为了摆脱宋王朝面临的经济、边境危机,他决定采用王安石的变法。”</P>

“这个时候王安石已经46岁了,本来以为没希望了,谁知道天降甘霖,高兴至极的他挥笔写下《元日》。”</P>

“光是读着就感觉喜气洋洋,字里行间都充斥着王安石的开心。”</P>

“1069年,宋神宗任王安石当参知政事,启用了王安石改革,推行了影响深远的熙宁变法。”</P>

“第2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大规模的推行变法。”</P>

“但新法过于激进,而且用人不当,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导致了许多官员被迫离京。”</P>

“顺便把说话很直的苏家兄弟踢出京城。”</P>

苏家二兄弟:……</P>

我谢谢你哦!</P>

“他任用小人这个问题也被很多人所诟病。”</P>

“其实他用人有问题,正是说了那些能做出实绩的人都不愿意去改变,朝中所谓良才贤内,皆不能为他所用。他们无意改变这个表面繁华,实则空虚的王朝。”</P>

“反正他们活不到宋朝灭亡的时候,就算宋朝灭亡,他们也不会是那些受苦受难的人。”</P>

[确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