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对辩(1 / 2)

秦沛一手背后,一手置在身前,慢悠悠地走在乡间小道上。</P>

他是第一次来这个村子。</P>

不知道之前这个村子是什么样的,但一定不是如今这个样子。</P>

鸡鸭成群,牛哞狗吠,村民捕鱼养蜂,折笋种菜,偶有孩童朗朗书声。</P>

所见之人,个个脸上或羞或笑,皆是日子有奔头的美好。</P>

决定再次南下前,皇帝舅爷爷把宋康写的两本教材给他看了,很实用。</P>

他此次南下,除了确认父母遇害的新线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受皇命,来实地考察这个村子。</P>

看看这两本书带给这个村子的变化,看看这两本教材适不适合大范围推广。</P>

两本书的知识,若正儿八经的跟学堂一样上课的话,拢共只用不到一年的时间。</P>

学好了,谋个账房的差事完全不在话下,若能推广开,皇权下乡也不是不可能。</P>

秦沛对村子里的养殖很感兴趣,看了好些人家的鸡,还有桂瘸子家的兔子,又去看了赵启光养得蜜蜂,只是如今蜂蜜还没到采的时候。</P>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宋姑娘,感谢你的鞭策。”说完,秦沛还煞有介事地作揖。</P>

宋圆圆:“?”</P>

真的,她已经很努力的学习四书五经了,都学到中庸了,他这又是引用的啥啊?</P>

好在秦沛并未注意到她的窘迫。</P>

“天下承平日久,但凡入仕为官,除了极个别,大多数人都是为了个人价值得以最大实现,想要家族更长久的传承。</P>

我一路南下,路过城镇乡村不知几许,不论城池富贵还是贫穷,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者,皆是治下农民。</P>

而城中官员商户,无不是锦衣彩车,高谈阔论,使奴唤婢。</P>

长此以往,国将危矣。</P>

而宋姑娘你孩童之身,却心怀天下之民,实在让人敬佩!”</P>

古人早熟,诚不欺我。</P>

到底是金字塔顶端的人,思考的都是家国天下,不像她,只想着自己一家。</P>

宋圆圆收起了玩笑之心。</P>

“怀天下之民……我倒也没那么高尚。</P>

我不过是想自己日子过得好一些,有能力了就想身边的人都好过一些。</P>

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P>

大家都好了,手上有了余钱,能读书明理,我生活的地方才会变得越来越好。</P>

你好,我好,大家好!”</P>

“好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秦沛内心振动,他突然有种要跟宋圆圆结成异姓兄妹的豪情。</P>

这自然只能想想,他们这样的人家,哪怕是结拜也不能如此随便的。</P>

“听说年前青阳县涌入数千难民,也是宋姑娘你献计献策解决的。</P>

那在宋姑娘看来,想要民得以安,是不是先让民富,比让他们读书明理更有效。”</P>

“短时间来是如此,但是读书教化是一定要跟上的。</P>

所有人都贫苦时,大家也都奔着活下来而努力,无暇顾及其他。</P>

当生存问题解决后,人的思想就驳杂了。</P>

若不加以教化引导,利益不均衡就会成为最大的争端,甚至危害到社会稳定。”</P>

秦沛连连点头,“那青阳县是如何做到如今这个样子的呢?</P>

据我观察,不论是县里的流民,原有的百姓,还是这村子里的村民,都有着一股向上的韧劲,埋头做着自己的事。</P>

给人觉着处处充满希望,一片祥和。”</P>

“县令大人肃清了吏治,县衙上下齐心,不然,我小小一个农女即使有心献策,只怕还没进衙门就要被打了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