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七十四,这般年岁,算是喜丧。</P>
丧事办得简单又隆重。</P>
县里的两位郑大人和县尉孙大人都派了人来吊唁。</P>
老李头也代表庄子上的人来了一趟。</P>
王小立也来了一趟,认认真真磕头上香,只不过,没跟宋圆圆说上话。</P>
农村的丧事很简单,前前后后不过三天。</P>
那个笑得如佛一样的老太太,也埋到了后山。</P>
与祖爷爷,爷爷,还有宋圆圆她爹一起,从此,在此地长眠。</P>
白氏那天说的事情,宋老太让宋圆圆借机告诉了柳氏。</P>
柳氏捏着衣角,内心久久不能平静。</P>
她想起父亲临走时,他拉着自己和相公的手,那时候,他的眼睛已经不能灵活转动了。</P>
他盯着屋顶,喃喃道,“为父没有想到,洁身自好一生,最后要背着这贪腐之名走了,为父不甘啊!”</P>
相公答应父亲,会努力上进,日后定会帮父亲沉冤昭雪。</P>
那时,她只会哭,除了哭就只会哭。</P>
弘景三年潮州粮仓贪腐案,正是个案子,让父亲一个正三品大员,惨遭鞭笞,官职被一撸到底。</P>
当时这个案件的经办人,正是陶蓊。</P>
宋康之死,柳氏尽管知道常五背后的靠山是陶蓊,但并未将父亲的贬职跟陶蓊联系起来过。</P>
一个可能灭人满门的人,构陷她父亲这个前朝孤臣难吗?</P>
柳氏只觉得一股寒意自脊背窜上来……</P>
腊月初八,大雾</P>
今日,是宋圆圆的十岁生辰,家里煮了一碗长寿面,上面卧了两个鸡蛋,十岁寿辰就算过了。</P>
白氏的离开固然悲伤,而白氏用生命给他们争取的时间更为可贵。</P>
宋老太开始早出晚归,说是要去寻会武的婢女,柳氏带着黑蛋主动拜访了县令夫人。</P>
没有和王小立说上话,消息还是如常传到了宋圆圆耳中。</P>
吴宝珍的夫婿娶了表妹为平妻,次日,吴宝珍就跑回娘家了。</P>
宋圆圆白氏走之前最后一次见王小立,就是让王小立想办法给吴宝珍相公房里塞个小妾。</P>
她要玩,她就陪她玩……</P>
这对王小立来说,绝非易事,没想到,他办成了,而且还超额完成任务。</P>
直接让吴宝珍相公娶了个平妻!</P>
她都有些好奇王小立是怎么办到的了。</P>
宋圆圆终于抽空跟王小立见了一面。</P>
“没想到你还挺能耐,说说吧,才两天时间,你是如何让钱府多了个平妻的?”</P>
王小立挠了挠脑袋,“能耐算不上,大概是我运气好吧……”</P>
接着王小立里陈述了整个过程。</P>
吴宝珍当初入钱家,是吴宝珍在一次宴会上,收买了婢女,把微醺的钱坤,引入了女宾更衣室,撞见了正换衣服的吴宝珍。</P>
此景被众多宾客见证,不得已,才成了婚。</P>
前地主家的幼子配太傅家的二等丫鬟,也算良配。</P>
只是钱坤早心有所属,便是同住一个屋檐下的表妹。</P>
王小立本来还没想好要怎么塞人,结果就遇到钱家人冬游。</P>
虽然他也不明白大冬天有啥好游的,而且冬游的地点还是在饶河边。</P>
那天是个好天气,饶河边放风筝的人还不少。</P>
王小立的人借机把钱坤的表妹撞入饶河中,钱坤想都不想,当着吴宝珍的面就把人救了起来。</P>
当然,这样是远远不够的。</P>
毕竟冬日里穿得多,钱坤又是为救人而去,到不至于要到娶回家的地步。</P>
王小立的人又趁乱推挤,钱坤不幸倒地,压在表妹身上,还和表妹嘴对嘴亲上了。</P>
王小立岂能错过这个机会。</P>
他亲自出马煽风点火,周边的人也起哄。</P>
表妹哭的梨花带雨,直言无脸见人,不能拖累钱坤,欲再跳河以死明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