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家,咱们庄里的燕娘做面条可是一把好手,您留下尝尝。”</P>
“小东家,您就留下吧。”</P>
“留下吧小东家。”</P>
一时间,都是劝留的声音,宋圆圆三人推辞不过,只得留了下来。</P>
老李头带着宋圆圆三人下山,桌子已经摆上了,宋圆圆三人一到,三碗面就端了出来。</P>
端面的妇人一身深色的麻布衣服,满脸带笑,很是干练利落的样子,这就是庄户们口中的燕娘了。</P>
她把面一一放到桌上,是白面,“庄子简陋,还望东家小娘子不要嫌弃。”</P>
“燕娘过谦了,这面粗细均匀,汤色清亮,一看就好吃。”宋圆圆开口赞道。</P>
“读书人家的小娘子说话就是好听!小东家您快尝尝,面一会坨了就不好吃了。”</P>
说实话,宋圆圆真的有些饿了,她先把面条搅拌了一下,没想到底下卧了个蛋,也是有心了。</P>
宋圆圆夹起一筷子面,吃了一口,清爽劲道弹牙。</P>
“真好吃!燕娘子,这比我在府城吃的都好吃。”</P>
宋圆圆嘴里的面还没嚼完,赵启明含着面就忍不住夸了出来。</P>
“确实好吃。”宋圆圆也不吝夸赞道。</P>
而赵文成则是三两口吃完了一碗面,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肯定。</P>
“燕娘面条做得这么好吃,没想过自己开个面馆吗?”宋圆圆忍不住问道。</P>
燕娘闻言,脸上的笑容淡了下来。</P>
“小东家有所不知,没发大水前,奴家的夫家也是卖面的。</P>
奴家这手艺,就是在夫家学的,在夫家,奴家手艺是最差的。</P>
也就在这南边吃面食的少,瞧着还算不错。”</P>
这话虽然有些谦虚的成分,但也算事实。</P>
宋圆圆放下筷子,“我年纪小,说话没分寸还望你们见谅。”</P>
“小东家哪里的话。”</P>
“就是,小东家不用如此。”</P>
“是这样,我听诸位谈吐,似乎都不是普通人家,不知各位是否方便说说之前的遭遇?”</P>
“什么普通不普通,小东家说笑了,我们确实就是普通人家。”</P>
老李头说着,搬了个椅子坐近了些。</P>
“我们这个庄子里的人,都来自云中府路,兴河县。</P>
咱们家里人,都是县里的普通人家,做一点小营生。</P>
兴河县南北通货的客商多,咱们就做些吃食买卖,倒也还过得去。</P>
跟人打交道多了,说话做事可能有章法了些。”</P>
“那你们何至于流落至此?”</P>
谈及此,老李头长叹一声,这才道:“小东家有所不知,咱们兴河县啊,地处北方,常年干旱。</P>
可巧就是大前年,突然下了一场大暴雨,对咱们兴河县来说是百年未遇,一时没有应对之策。</P>
家里的壮年男丁都去救灾,再也没有回来。</P>
咱们这些无用的老弱倒是提前被转移,苟活了下来。”</P>
老李头话落,四周传来抽噎声。</P>
宋圆圆起身,躬身拜下,“是我唐突,惹各位伤心了。”</P>
“小东家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庄户门又开始劝。</P>
宋圆圆落坐,今日一问,她并不是出于好奇,只是想了解清楚,他们是否是该帮之人。</P>
“是这样,我想在庄子里建个面条加工作坊。”</P>
“圆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