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管事接过纸,只见上面写着,平山红薯粉丝批发价格一览表。</P>
一百斤到五百,三十文每斤。</P>
一千斤及以上,二十文每斤。</P>
郑管事眉头一皱。</P>
村长就急眼了,“郑管事,咱们这个价格十分公道了。咱们这红薯虽然不贵,但是这么五六斤红薯才能出一斤粉丝。”</P>
“不是……”</P>
郑管事欲说,村长伸手拦住。</P>
“您别觉得咱们定价贵,咱们还有人工没算呢,不算前期的投入,咱们得卖出五百斤才能够个工钱。”</P>
郑管事笑着喊停村长,“赵村长,您先不忙,这个价格没有问题。咱们郑氏商行先定一万斤。”</P>
“一……一万斤?”</P>
“对!”</P>
村长心想,既然觉得不贵,你皱什么眉啊?</P>
心里想着就问了出来。</P>
“哦,您说这个啊,我是看这个上面写的批发,没明白什么意思。”</P>
赵家沟村的人面面相觑,优越感一下子就上来了。</P>
郑管事出自凤林郑家,居然连批发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还不如他们呢。</P>
宋圆圆看着有些好笑。</P>
昨天商议说要把红薯粉丝定二十文一斤的时候,一个个的,都紧张得不行,特别是村长。</P>
说不能赚黑心钱,这让村里人知道,不得戳烂他们脊梁骨!</P>
两文钱一斤收的红薯,五斤多出一斤粉丝,如果二十文一斤,每斤赚差不多十七文。</P>
哪能这么干?!</P>
宋圆圆这才细细地跟他们算了一笔账,算完村长走向了一个极端。</P>
这太便宜了,加价,必须加价,不然不是白做工嘛。</P>
最后红薯粉丝的销售达成一致,一万斤平山粉丝,分五次交货,预付一半货款。</P>
郑家明天就过来先运走两千斤。</P>
整个红薯粉丝作坊欢呼雀跃,大家天天埋头苦干,终于要见着盈利了。</P>
说实话,连红薯粉丝作坊的负责人赵启旺都愁得不行。</P>
这粉丝天天生产,圆圆还不让零卖,每个月还要给作坊里的人开工钱。</P>
他实在是愁啊,这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粉丝要是霉在库房里可怎么办?</P>
还好,还好,这终于是见着回头钱了。</P>
郑管事以比预期低一倍的价格,定下了一万斤红薯粉丝。</P>
这桩买卖,可以说是双赢。</P>
郑管事走的时候,带走了宋圆圆写的十多张纸的企划书。</P>
等郑管事走了,郭大嘴家的大枣树下又热闹了起来。</P>
“哎哎,昨天宋家来的那个,听说是县令夫人身边的陪房妈妈。那穿的,可是比梁员外家的正头夫人还要好。”</P>
“昨天给圆圆她娘送的那盒点心,圆圆她娘拿出来分的,你们吃到没。”</P>
“吃了,吃了,我从我孙子手上只了点沫沫,到底是京都来的,又好看,又好吃,那糖啊,都比他们青阳县的甜。”</P>
“今天来的那个你们知道吧?说是新上任的县丞身边的管事,是来谈生意的。”</P>
“咱们村啊,真的不一般了。”</P>
“嗐,哪是咱们村不一般了,”说的人刻意压下声音,“是宋家不一样了……”</P>
“用你说,谁家能有圣上御赐的牌匾?那柳氏,还有诰命!听说,每月还有薪俸领呢。”</P>
“你说圆圆这丫头,以后会被哪家娶去?”</P>
众人越聊越偏,正聊着呢,村长的锣鼓又响了。</P>
这回是在粉丝作坊的门口敲的。</P>
大家循声而来。</P>
这红薯粉丝作坊啊,平时不让村民靠近,说是做吃的东西,要保证干净。</P>
村里人也靠着给作坊卖红薯,能多赚几个铜板,也自觉维护着。</P>
“老二,你搞这么大的阵仗是要干啥呢?听说作坊的粉丝终于卖出去了。”</P>
这话村长可不爱听。</P>
“什么叫终于卖出去了!咱们前面都蓄着力呢,咱们粉丝作坊,今天一共卖出了一万斤红薯粉丝!一万斤你晓得不?”</P>
但凡有个广播,村长只怕要喊遍整个太平乡。</P>
“我滴个乖乖,一万斤,那得多少钱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