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红薯粉丝作坊正式投入使用。</P>
村里大会已经说好了,红薯只收村里的。</P>
心思活络的,卖完自家的,就把舅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拉来卖。</P>
本来也是留的空子给村里人钻,不能什么都占精明的那一头,太精明别人就防着。</P>
精明的人偶尔的傻气,别人会觉得占了便宜,这样才能处得长久。</P>
这是宋老太说的。</P>
上一世父母不管,爷爷奶奶见识受限,能让宋圆圆吃饱穿暖有学上已经是不易。</P>
高速发展的社会,物质充沛,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好多道理,宋圆圆都是这一世才学明白。</P>
卖红薯粉的事情,赵启兴提了个建议。</P>
村里不是好些人在外做工嘛,让他们带着卖,卖出去的算提成。</P>
很先进的营销理念了。</P>
宋圆圆觉得还是不行。</P>
她是准备把这个红薯粉做大做强,做成青阳县的名片的,靠人一点点推销,量还是太小了。</P>
不过这都不急,反正现在量还没起来,红薯粉丝这东西耐得住放。</P>
村学的课每天都稳步开,村里见黑蛋在跟着上课,一番商议后,学堂里多了些五到七岁的男童。</P>
每天早上,学堂里都能听到整齐的读书声。</P>
三百千宋圆圆是早就学过了的,她也不再跟着凑人数,她已经在读论语了。</P>
她大多数时候自学,不懂的,就问柳氏,倒也学得不错。</P>
两个徒弟现在每天只需要帮红薯粉丝作坊调配好粉浆,每天固定的熬糖做糖葫芦,也就没有旁的事。</P>
“启明叔,文成哥,你们想不想念书?”</P>
午饭后,三人坐在宋家院子里小憩,宋圆圆突然问道。</P>
“我,我那么大了……”一向跳脱的赵启明,少见的有些不自信。</P>
“想,但是……”</P>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前朝岳将军的诗。</P>
什么意思呢?</P>
是说,不要虚度年华,到老了才来后悔。”</P>
两人头更低了。</P>
宋圆圆心中有了一个想法,她没准备放过两个徒弟。</P>
“如果我是男子,我就是三十岁我也要读书科考的,要么就要武举报国。</P>
这两条路,是唯一能够改换门楣的!”</P>
赵启明和赵文成被宋圆圆的话震惊地抬起了头,圆圆原来有这样的抱负,果然是他们不如……</P>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以前,你们是怕没银子,现在好不容易可以支撑家里了,更加不会去想读书。</P>
对普通人家来说,这读书确实是要举全家之力供养的。</P>
你们也跟了我快一个月了,按照我赚的钱,你们觉得读书成问题吗?”</P>
两人摇摇头。</P>
“但是那是你赚的,我们没有圆圆你那么多的点子。”赵文成道。</P>
“先别想着拒绝。也别说年纪大,人家还有五六十的童生呢!</P>
你们就告诉我,想不想读书?”</P>
赵启明和赵文成对视一眼,咬咬牙,异口同声道:“想!”</P>
谁人不想做人上人!</P>
“好,我知道了,等我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