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喜报(2 / 2)

宋老太没想到县令能做到这个地步,她跪下来,柳氏和宋圆圆也跟着跪下,千言万语在宋老太脑中盘旋。</P>

最后只闷闷地说出来一句:“叩谢大人!”</P>

既然要上坟,那就得备香烛,宋家有现成的,宋老太三人就回去准备,小黑蛋是孝男,也得带上。</P>

祖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就不用让她跟着跑了,免得再次触景伤情。</P>

宋老太本以为柳氏不会去的,她嫁到宋家,除了宋康带着,基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P>

等宋老太把东西收拾好,提着个篮子出来,就看见柳氏换了件更素净的衣服,牵着宋圆圆和小黑蛋在门口等她。</P>

宋老太虽讶异也没说什么,“走吧。”</P>

祖孙三人走出门不远,熟悉的唢呐声响起,只见对岸,喜牌又高高举起来,报喜得队伍如来时那般分开两排吹拉弹唱着。</P>

只不同的是,县令没再坐轿,而是在队伍后面走着。</P>

宋家祖孙再也绷不住了,除了不懂事的小黑蛋,宋老太和柳氏还有宋圆圆,泪水如决堤般涌了出来。</P>

“宋妹子,你干啥呢?还等着你带路呢!”</P>

村长的声音传来,宋老太一行人才觉着失态,赶紧抹了眼泪,“就来,这就来了。”</P>

宋老太扯着宋圆圆,柳氏牵着小黑蛋,三步并做两步与队伍汇合。</P>

宋康的坟头埋在老宅的后山半山腰上,这一处,前后有三座坟头。</P>

宋康的祖父,父亲,再就是宋康。</P>

宋康的坟头土很新,依稀还能看出被榔头捶打的模样。</P>

师爷接过宋老太手中的篮子,郑良赶紧拿着火折子上前,拿出烛火点上。</P>

又接过师爷手指的香点燃,扇意了明火,递给县令。</P>

县令接过,持香在坟前三鞠躬,柳氏带着两个孩子跪在一旁回礼。</P>

郑良见礼已过,又大步上前,准备接过县令手中的香去插上。</P>

县令摆手让他退下,双手持香,仔细地插入坟前瓦片做的简陋香炉上。</P>

待师爷烧完手中的纸钱,乐声又响了起来。</P>

“喜报!喜报!”</P>

“报,青阳县赵家沟宋府,宋康宋老爷,高中江南西路乡试解元!”</P>

报喜的卒子连唱三遍,在场之人无不潸然泪下。</P>

县令一时也被此情此景感染。</P>

若宋康活着,此刻整个赵家沟早已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推杯换盏,好不热闹了吧……</P>

他看着手上宋康的举人报帖,忽然高声道:“来人,笔墨伺候!”</P>

不一会儿,随从来的郑家家将就提着书箱到了。</P>

郑良躬身为桌,新来的家将捧墨,县令提笔把宋康的举人报帖内容誊写了下来,一式三份,盖上私印。</P>

三个衙役很有眼力见的依次上前,把誊写好的报帖捧着以防粘连晕墨。</P>

“齐师爷,燃香!”</P>

“是!”</P>

齐师爷是郑家的门客,从郑远安还是个小小通判时就跟着,从通判到大理寺少卿。</P>

又一路从京都随郑远安到洪州青阳县赴任,任职一个翻身无望的七品知县。</P>

在县令看着帖子要笔墨的时候,齐师爷就猜到县令的想法了。</P>

这也是他心甘情愿在郑远安被贬谪至此处,他还一直跟着的原因。</P>

县令先拿着一份誊写的宣纸到宋家坟前烧掉。</P>

又分别在宋康祖父和父亲坟前上香,鞠躬,大声朗读帖文内容,然后焚烧。</P>

宋老太和柳氏泣不成声,跟随来的村民和衙役卒子也不停抹泪。</P>

宋圆圆也不知道除了磕头,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感谢和感恩。</P>

“叩谢大人!”</P>

村民突然都朝着郑远安跪了下来。</P>

郑远安一时情绪激荡:若微小的付出,能救赎他人,就让那些虚伪的规则都见鬼去吧!</P>

“宋大娘,宋大娘,有人来你家送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