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但愿他能活过来吧。”
“但愿吧。”
沉默了许久,“你相信金氏吗?”
“相信什么?”
“他们忠于君上?”
“听说新任族长处死了老族长,以此表达忠心。”
“没什么向我汇报的吗?”
“大人,没有。”
“也是,你才是真正的司寇啊。”
“不,大人,我永远听命于您。”
“罢了。罢了。”
我是谁?我相信什么?我们每天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吗?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这个饱经磨难的民族,对于如今这个百废待兴的局面,同样重要。或许要求过早,可究竟何时思考才合适呢?
诸子之时,“世衰道失”,“天下大乱”,诸子无不集中应对“乱”的问题,他们或奔走列国,或授教传道,或着书立说,或献计献策,终成“务为治者”。与庚申之变后的情况何其相似。而今改朝换代,“务为治”是否也应改改呢?学术是否唯以求真为使命,不可用做任何其他事情的手段,如此才可能有“学术之发达”呢?也许,“无用之用”胜于有用之用,“天下万世之真理,非一时之真理”胜于“经世致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