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耀的归来带给交时不小的冲击,这个曾经被人瞧不起的家伙,虽说还是那样散漫,内心却起了变化。
儿时,交期少有空闲,交时便常被耀父带出去玩。
“耀父,清大母总是教我做个好人,那什么是好人?”
“好人嘛——不好说呀,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那是何时?”
“嗯——比如,你遇到一个小伙伴,被野犬咬了,你会怎么做?”
“赶走野犬。”
“对呀,这就证明你是好人了。当然,倘若能把野犬带回家,给大家吃,那就再好不过了。”
“哦。”
“我再举个例子啊。前几日邻居着火了,我和你父都去救火。救出来一家子人,房子保住了,官员还在表扬了我们,所有人都开心,这多好啊。”
“耀父,城中但凡有人家着火,是不是我们都要去救?不救就不是好人?”
“看见了,就救呗。”
“好人可真累呀。”
“是啊,不过呢你得这样想,做好人有好处呀,助人可以积累好名声,这样就会有更多人喜欢你,信任你,等你长大了,就会有更多人来医铺找你医病。”
“是否所有人都应该助人?”
“是——也不是,倘若所有人都想着助人,而不愿接受帮助,那结果会怎样?”
“谁也帮不上谁。”
“聪明。”
“可是,父亲讲,是神让他助人的。”
“太阳神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嘛。太阳神总是对的,信了就有好处,不信就有坏处。”
“耀父,前几日小祁揍我,是否也是神的安排呢?他应该揍我吗?是神让他揍我吗?我是否应该挨揍?”
“那怎么可能,打人就不对!他家在何处?走,耀父帮你揍回来。”
此次交耀归来,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种变化必须经历一些事情,却也并非理所应当。
“耀父,什么是善?”
“什么是善?能种田,能杀敌就是善。年轻时我们会考虑善与恶,长大了就会考虑强与弱。诸侯亦是如此,成熟的国家只会考虑强与弱。仅仅追求仁义道德,无法保有国家,再多的圣人也挡不住箭与戈。”
“真的吗?”
“武王真的是仁义之师?”
“至少纣王无道。”
“武王伐纣时,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贵戚旧臣,三是登用小人,四是听信妇言,五是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这都算得了什么。还有,你知道《牧誓》吧,最后一句?‘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国君有德,民众才能归心。”
“不,只有强大,才能收服人心。相较自己所承受的苦,人们更愿意看到自己比别人过得好。”
“不对,总有人们心中认定的仁义道德,这些是不能被赏罚所左右的。”
“不错,人们会这样以为,可又有几人能够践行呢?倘若人人善良,那就不需要圣人来教导,不需要礼义来规范了。现实又如何呢?大魏所向披靡。”
“我想,终究礼义会胜出的。”
“你说的有道理啊,将富强作为目标,短期内会强大,但问题会越积越多,矛盾会越积越深。”
“所以呢?”
“所以呢,我们不能指望国君、群体,不能指望别人来施舍我们的生活,说到底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啊。”
“耀父,您还会离开吗?”
“不会了。回想这许多年,我似乎没有为这个家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
“嗯,大父和父亲是这样讲的。”
“你还真是诚实啊。”
“不过,您这次回来,确实让我们很意外。郯国为越所灭,君上乘机占薛,战争越来越近了,倘若您不回来,恐怕只有让父亲去服役了。父亲讲,他会永远记得您的付出,也让我永远记得。”
“我现在终于理解你父亲了。”
“为何?”
“因为助人,确是一份很小很美的成就。”说罢,耀闭上眼,抬起头,沐浴在阳光下。
交时听得云里雾里,他看了看芷母。芷露出了无奈的笑。
“我们终究抽身不得。太阳神赐予的光芒是一条条极细的丝线,连接着天地万物,当然也包括人。每一个举动皆对他人产生影响,每一个人皆对他人负有责任,没人可以完全独立而存活,没人能够完全放纵而不顾。也许——我们自身也能发光,可以照亮他人,照亮其他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