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笑出声来,“三卿分晋,貌合神离,恐自身难保。”顿了顿,收了笑脸,继续道,“魏强敌环伺,且东西相隔。欲吞大秦,必联韩赵,然韩赵与秦相隔甚远,若取河西,乃至关中,魏分之乎?且三晋向西,齐楚无视乎?魏之东郡恐尽失。秦虽不足,此乃祖地。魏人行千里,忧抛妻弃儿,埋骨他乡否?”陈甲大惊,额头冒汗,无言反驳。
接着,那人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便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到了秦国,秦穆公带他参观豪华的宫殿和积蓄的财物,由余道:“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让鬼神营造的,就使鬼神劳累了;如果是让百姓营造的,也使百姓受苦了。”秦穆公十分好奇,就问他:“中国靠《诗》、《书》、礼、乐来治国,还不能避免战乱,你们没有这些,国家岂不更乱?”由余答:“恰好相反,中国正是因为有《诗》、《书》、礼、乐和法度才难以治理。自上古圣人黄帝制作礼乐法度,用来治国,并亲自带头执行,也只是实现了短暂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越来越傲慢,依原有的威严和法律来统治人民,人民疲惫不堪,难于忍受,便联合起来杀死君主,甚至灭绝其家族,这都是礼乐法度造成的。戎族却不然。国君用淳德来对待臣民,臣民以忠信侍奉国君,就象人使用自己的身体一样,随心所欲,这才真正的圣人之治啊。”秦穆公认识到由余是个难得人才,遂使用反间计,使得由余归顺了大秦。
那人继续道:“秦虽灭戎,然胜于戎,上下齐心,何惧强魏。”
就在众人沉默之际,吴丁认出了他,正是秦公子赵连的家臣景突。“公子失位,母子失所,困苦不堪,汝将何往?”
“公子虽年少,聪慧有力,愿为狐偃,扶保大秦!”见吴丁没有回答,景突降了声调,继续道:“秦人质朴,晋人狡诈,秦人以死报国,晋人锱铢必较。秦人立贤不立嫡,晋人立嫡不立贤。”
刚刚讲完,交涌听到朱丙小声嘀咕道:“如其所言,秦不可胜。”
吴丁似乎也听到了这句话,高声道:“昔日子产铸刑书于鼎,郑民颂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明法度,不分贵贱,皆断于法,尽地力,取有余而补不足,令安居乐业,商旅不绝,国库充盈,此民心所向,胜之所往。”众人听罢,皆点头击掌。景突没有回应,只微微一笑。
“在下郭戊,我想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人一出生就生活在秩序之中,要遵守各种规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秩序呢?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下以为,不偏颇,不极端,因地制宜,在稳定秩序与活力情致间找到平衡,方为上策。”
交涌尚未完全领会他的意思,就听有人高喊:“乡愿,德之贼也。”
“不错,是非不分,没有原则的人,比真正的恶人更加可恶。然在下以为,较乡愿之人更加可恶的是鼓动之人!”郭戊恶狠狠地盯着吴丁,“讨伐秦国?拯救秦人?抑制暴力是所有秩序的核心,为了建设秩序,而使用暴力,岂不可笑?‘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足下不会不知道吧。”
吴丁站了起来,拱了拱手,道:“宽惠待民,此乃先王治国之道。然足下可知,魏卿施行新法真正用意?”吴丁微微一笑,不等回应,便道,“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所为何事?图存而已。明法度,尽地力,皆为此,岂是为民?只有胜者、存者方可谈秩序”
交涌恍然大悟。
返回途中,交涌问父亲,“您为何如此受人尊敬?”
“因为他们和我一样,只是平民,有庶人,有野人,也有狄人。”
“您不一样,您是英雄。”
“仅凭一时之勇,何以谓英雄?”
“您当初何不为将?”
“那并非我的志向。”
“父亲!”交涌勒马,跪在翟璜面前,道,“若不为将,儿将抱憾终身。”
此后不久,翟璜说服交渺,安排交涌跟随吴起,成为一名基层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