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触动心灵(2 / 2)

大阳记之谶璞 征铭 965 字 9个月前

次日,二人同乘一车前往城北。初冬第一场雪,如约而至。雪让平日尘土飞扬的路干净了许多,人们的心里似乎也清澈了许多。

行了一阵儿,远远就听到前方有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另一人高声答:“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紧接着,众人重复道:“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又闻,“《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一人答:“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众人答:“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二人下车,子服何张臂一指,道:“瞧,中间那一位就是子贡了。”交辉不愿打扰,止步于此。子服何下车,与其并排而立。“在诸多学生中,颜回和子贡恐怕是夫子最喜欢的两个了。”子服何讲道,“孔夫子任大司寇时,子贡前来拜师求学,并且谋了个好职位。后来夫子被迫离开,子贡也弃了官职,随老师游历。他曾经和我讲过一个事情。你知道,鲁国规定,凡是鲁人在外沦为奴的,倘若有人能将他们赎回,便可至大库报销赎金。一次,子贡从国外赎回一个鲁人,回国后却不去拿赎金。夫子听说了此事,对他讲,‘赐啊,你这样不对,今后鲁人不会再替沦为奴的同胞赎身了。’这件事啊,对子贡的影响很大。”

“为何?这才是有德之人应该做的呀。”

“子贡也是这样想的,但夫子就是夫子啊。你想想,倘若大家向子贡学习,就要自己花一笔钱去赎买鲁人,倘若不向子贡学习呢,又显得自己无德。这样一来,就陷入两难了,干脆就不去赎了。所以夫子以为,子贡做了不好的榜样。”

“原来如此啊。”

交辉继续远远地听。此时,雪下得愈发大了,静穆之上又添了一层高洁。

大约立了半个时辰,只听交辉自言自语道:“贫穷却志于道,富有而又好礼,可以称君子了吧。”

子服何叹了口气,道:“不错,可又有多少人愿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呢?”

“是啊,是啊。”简简单单的一问,竟无言以对。交辉想了许久,也沉默了许久。

返回途中,交辉始终皱眉沉思。直至车驾停在府门前,他仍不愿下车。又一阵,只听他突然高声道:“得失、福祸,皆无常也。谋事、制器,皆修心也。”子服何听罢,会心一笑。

次日一早,交辉沐浴更衣,早早来到孔子墓前,行礼吊唁。礼毕,远远看到一人在望着自己,交辉记得清楚,随即正了衣襟,快步向前。谁知,那人无意相见,一转身,离开了视野。交辉不愿为难,便止了步。

因为堕城一事?他真的愿意看到夫子,以他的大道执政鲁国吗?或许当年会,现在的他还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