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独闯吴都(2 / 2)

大阳记之谶璞 征铭 1337 字 10个月前

交辉深明其义,拱手一拜,道:“小人愿代父从军,听命于大人。”

伯嚭只是一笑,问:“缘何离鲁?”

“受卿大夫猜忌。且鲁国孱弱,不思进取,强齐在侧,难有作为。”

“既为齐人,何不投田氏?”

“田氏势大,要职皆予族人,小人不愿困于杂事。且小人卑贱,不敢走错一步。”

伯嚭面露喜色,下到庭中净手、洗爵,交辉一见,立刻随往。二人回到堂上,伯嚭先斟酒以敬交辉,辉拜谢后接爵、赞酒。伯嚭答拜,交辉满饮。随后,交辉斟酒,回敬太宰,伯嚭满饮。再之后,伯嚭斟酒,先自饮,后劝辉随饮。

美酒下肚,伯嚭昂首挥臂,不无自豪地讲:“文犀长盾,扁诸之剑,先锋之师,万人雄阵。大翼战船,纵横江上,船行如飞,可谓无敌。”

交辉顺势回应道:“听闻孙武大夫乃齐人,为吴王屡建战功,西楚南越皆非敌手。彼时”交辉本想就这个话题继续聊下去,顺便将自己独闯齐营的事迹宣扬一番。没承想太宰一下打断了交辉的话语。

太宰转而言道:“孙武来投,此乃季札公子之功。彼时,吴为楚属,公子遍访鲁、齐、卫、郑、晋。所到之处,言谈举止无不恪礼。”

交辉顿时皱起了眉头,思绪飞转。在南下的路上,交辉确实听田豹讲过季札其人,可他以为田豹是在夸夸其谈,哄交清开心,没想到果真有此贤人。悔不当初呀!交辉此时已记不得一二,不敢妄加评论,遂言:“吴有延陵季子,鲁有贤人仲尼,吴与鲁皆华夏也。”

“汝识得仲尼?”太宰一下来了精神,讲起了故事。就在大军攻破会稽之际,兵士发现了一节大骨,颇为神奇。吴王随即派出使者出访鲁国,向名闻天下、无所不知的孔夫子讨教。见到夫子,使者发问:“请问,什么骨头最大?”孔夫子答:“我听说,从前大禹召群神至会稽山,防风氏违命迟到。大禹因此杀了他,陈尸示众,他的一节大骨就要用一辆车装。”使者又问:“防风氏掌管哪里?”孔夫子答:“防风是古代汪芒氏的首领,掌管封山和嵎山,漆姓。虞舜、夏、商之时称汪芒氏,到了周改称长狄。”就在交辉到访前半个月,使者才刚返回都城,吴国上下无不赞颂孔夫子的博学。

只可惜,交辉不曾听说此事,随意附和了几句,接着问道:“大王擒鸠浅,缘何不杀?”

伯嚭笑答:“仲尼曾言‘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越为吴属,诸夏信服,君子赞赏,百姓归附,岂不妙甚。且越地千里,越人岂是杀得完的,又要损失我多少子弟。”

“不怕越人反叛?”

“虽有杀父之仇,大王仍放其生路。且允浅祭祀祖先,管理子民,缘何叛吴?此外,大王意欲整顿边境,使吴越之民和睦。”交辉不住点头,深以为然。

不久,伯嚭命辉参与对齐方略,关注齐国动向,筹备所需粮草兵器。交辉未曾想到吴国的下个目标竟然是齐,他固然不愿鸣鹿耜毁于战火,家人避战而逃,可是太宰施恩在前,也只好暂且答应。

吴人多穿葛布麻衣,衣袖窄小,深衣长度也小于中原。男女老少喜挽高髻,剪短额头和耳鬓的头发。交辉虽不以为美观,却倍感亲切。

吴人忌讳孩童在晾晒的渔网下玩耍,这预示着鱼会从网中逃走,渔人同样忌讳女子上船,认为会带来灾祸。交辉以为此俗甚好,男女各具优势,本应各司其职。

吴人好饮,每逢喜丧之事,或是祭奠、犒军之时,皆痛饮。交辉不善饮酒,常在此刻置身其外,观众人迷醉,享一时逍遥。

吴人好勇,热情,人人知晓季札,敬重季札。虽说没有机会接受官学教育,更不懂得各项仪式规程,但他们勤于渔耕,注重名声,重伦义、轻禄位。交辉重新燃起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