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抵达昆山县(1 / 2)

首辅家的傻儿子 以乐 1252 字 11个月前

两浙路推行朝廷的政令许久了,但各地的速度都不尽相同。</P>

秦游将军事托给岳骏后,就带着福禄寿和十个护卫穿着便衣下地方巡视。</P>

自古皇权不下乡,朝廷在地方的威严都靠地方乡绅宿老维系。</P>

所以皇权对地方影响薄弱,特别是像大理和夔州路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土司才是地方最实际的领导者。</P>

不过就算是两浙路这些离中枢较近的地方也很难避免官绅勾结从而架空地方。</P>

此前就是前车之鉴。</P>

秦游刚清理了一下两浙官场,但基础的乡绅和县吏都没有被处理多少。</P>

这些人表面看着顺从,实则包藏祸心,顶风作案者比比皆是。</P>

杭州境内各县倒是按部就班,毕竟他就在杭州,没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乱来。</P>

所以朝廷政令也是最为顺畅的地方,通往各地的官道都在紧锣密鼓的平整着。</P>

在两浙路,都是以赈兼济的形式,服役的百姓每天都有钱拿。</P>

秦游带着福禄寿他们在秀洲逗留了半个多月这才离开秀洲。</P>

秀洲因为他经常过来,所以这边的政令也十分的顺畅。</P>

从秀洲与苏州交界的通惠镇踏入苏州,就到了昆山县境内。</P>

苏州下辖吴县、长洲县、昆山县、常郭县、吴江县。</P>

大魏此时在昆山境内的太仓还未设立,连镇都算不上。</P>

昆山境内的官道还算是平整。</P>

时值九月,昆山县城外路边田地里的稻穗已经抽穗,正是灌浆的时候。</P>

田地间随处可见孩童在稻田间抓蚂蚱,这可是喂鸡的好东西。</P>

来到县城外,时间已经黄昏。</P>

夕阳下秦游下了马车,目光扫视着前方。</P>

官道周边都是赤膊的百姓,正在修整路面。</P>

只见一个穿着青衣的小吏拿着铜锣敲着并大声叫喊。</P>

“收工了收工了,来领工钱了。”</P>

路上的百姓们纷纷涌了过去排队领工钱。</P>

秦游驻足,远远看着这一幕。</P>

等有领了工钱的百姓走来,他便上前拦住。</P>

“这位大哥,你们做这个一天能有多少?”</P>

皮肤黝黑油亮的中年人看秦游贵气不凡,客气的开口答复。</P>

“四文钱!!”</P>

秦游暗自点头,和他下发的文书分毫不差。</P>

“这些钱应该够家里日常开销了吧!!”</P>

“这哪够......”中年人摇头,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老者打断。</P>

“说这些干什么,再不去城里买点粮食明天中午咱们就没吃的了。”</P>

老者说完,拽着中年人就往城里走。</P>

秦游蹙眉。</P>

这话什么意思?</P>

他们中午还不管饭?</P>

“阿福,你去周边打听一下。”</P>

阿福拱手,悄然离开。</P>

秦游则带着其他人进城。</P>

就在门口处碰见了不少百姓围在一个摊位前买粮。</P>

秦游好奇地上前问道:“这粮食多少钱一斗?”</P>

他说着扫视着眼前的米,灰蒙蒙中带着些许的黄,有的还看得见有绿点。</P>

这分明是陈米。</P>

米摊的伙计看见秦游,笑道:“公子要是想要买好米可移步谢氏米铺,那里有上好的粮食。”</P>

秦游点了点头,还是问道:“这里的米价几何,铺子里的米价又几何?”</P>

伙计大方地回应,“这里一斗十五文,铺子里面的新米好米十八到二十五不等。”</P>

秦游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陈米一斗竟然要十五文,一担就要一百五十文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