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包稷(1 / 2)

首辅家的傻儿子 以乐 1311 字 11个月前

七月初。</P>

秦游的折子终于送到了汴梁。</P>

内阁一群大佬对秦游的折子十分重视。</P>

折子刚到的时候,折子便在几个人的手里转了一圈。</P>

看过的人脸色无不难堪起来。</P>

秦游这次的用词比上次还要激烈,就连他爹秦方昂也没放过。</P>

秦方昂是最后一个看完的。</P>

他心里有些气愤,但也能理解秦游。</P>

放下折子后,他看向内阁的其他人。</P>

其他人也都看着他。</P>

秦方昂咳声道:“大同知府说我等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诸位怎么看?”</P>

除去胡岑和王廉二人没动静外,其他五位内阁次辅面面相觑,但都没有说话。</P>

作为内阁的二把手。</P>

胡岑面色凝重地开口说道:“大同接连出现两位庸官,不仅是吏部的失责,内阁也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P>

他说完,王廉接着开口。</P>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P>

大同府去年选派委任的三位知县都是通过吏部考核,且为上佳。</P>

这等能吏到地方后就原形毕露,是不是说吏部和地方提举常平司对官吏的考核定位随心所欲。”</P>

他话没说得太过明白,但在场的人都不是蠢人。</P>

王廉的话就差没有说吏治已经出现糜烂了。</P>

秦方昂点头附和,“王相说得在理,陛下将天下都交付我等手里,却出现这等失误,实在是我等之错。</P>

地方提举常平司对当地官吏的考核对吏部来说极为重要,若下面胡编乱造,吏部也没那么多的精力去依次查访。</P>

所以此事值得我们注意,整顿下面已经迫在眉睫。”</P>

有其余人内阁次辅闻言蹙眉道:“若大刀阔斧地去做,恐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以为此事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P>

胡岑冷哼道:“若事事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需要我等做什么。</P>

内阁的存在就是要及时地去纠正这些错误,而不是怕麻烦去逃避。</P>

在事情还没糜烂到伤及根本之前就更应该痛下杀手,难不成要等着亡国的时候才想着去做。</P>

齐国就是前车之鉴,诸位难不成要看着大魏亡国,看着自己的妻儿老小被女真人奴役?”</P>

不愧是御史出身。</P>

胡岑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汗流浃背。</P>

秦方昂也起身表态,“胡相的话虽然严重了些,但我等作为内阁阁臣,替陛下掌管天下,就应该要居安思危。</P>

此事暂且定下,明日召集六部和相关人等商议出具体结果。”</P>

听见首辅都发话了,其他人也就没了意见。</P>

刚刚胡岑就差没扯着他们的领子喷人了。</P>

这边内阁又恢复了平静。</P>

但他们说的话全都原封不动地传到了皇帝耳中。</P>

张让从内阁端了许多折子堆放在皇帝面前。</P>

皇帝问道:“秦游的折子可在里面?”</P>

张让颔首,从折子中抽出一份递到皇帝面前。</P>

皇帝打开,看了一眼,乐呵呵地说道:“这小子胆子越来越大了,连首辅都敢骂。</P>

朕看该把他丢谏院去当御史,让那些御史看看什么叫公忠体国。”</P>

张让闻言,笑着附和道:“秦游若去了谏院,怕陛下要头疼了。”</P>

他这话也不是乱说,就秦游那个什么都敢说脾性,谁见了都头疼。</P>

皇帝呵呵笑了笑,随手在秦游的折子上写下‘公忠体国’四个朱红大字。</P>

“送去内阁!!”</P>

他随手丢到一边说了一句又拿起桌上的折子离远看了起来。</P>

张让见状,便拿着折子去了内阁。</P>

秦方昂等人看着皇帝的批红,众人都是脸色一热。</P>

胡岑冷哼道:“一群年过半百的人,还不如已经二十几岁的人看得透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