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前。</P>
风雪中跪着上百位穿着稠衣的和尚。</P>
这其中有耄耋老人,也有大腹便便之辈。</P>
秦游带着阿福阿禄从人群中挤到了前面。</P>
听着周围百姓对眼前这番景象的议论纷纷。</P>
“这些大师傅都跪在这里大半天了,宫里也没个动静,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去向皇帝禀报。”</P>
“有肯定是有的,但可能是皇帝在玩乐没有时间管吧!”</P>
“这眼看都要天黑了,这也玩不到这个时候吧?”</P>
“你懂个屁,汴梁那些公子哥去秦淮河哪个不是一待就是几天的,皇帝自然要更长一些。”</P>
一群百姓在这些和尚周围胡咧咧。</P>
这也侧面地反映了皇帝和底层百姓并不亲近。</P>
但这话也勾起了周遭百姓对和尚的同情心。</P>
有人惊呼,“啊!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大师傅不是要在这里跪好多天。”</P>
“皇帝不久前不是杀了一批贪官污吏,按道理没有这么昏聩,应该是这些大师傅惹到了宫里的小人,才遭到如此恶待。”</P>
“啧,依我看是这些大师傅没有给宫里的人塞礼才这样的。”</P>
“害,宫里宫外一个德性,我今天进城给守卫三文钱才准进来。”</P>
……</P>
大魏人崇佛,特别是京畿地方犹盛。</P>
一群和尚天寒地冻的忽然跪在宫门口。</P>
自然能让这些百姓不由得多想了些。</P>
秦游听得阵阵摇头。</P>
皇帝和百姓自己没有建立起有用的沟通桥梁。</P>
这导致百姓对皇帝有着诸多的误解。</P>
这也是古代的通病之一。</P>
其实知道皇帝的就觉得这些百姓在胡言乱语。</P>
当今皇帝并没有那么差而已。</P>
只不过百姓不知道,他们只会按照自己对现有已知的权贵去类比皇帝。</P>
所以,矛盾往往就是这么来的。</P>
秦游想着这些的时候,发现围观的群众中有不少人偷偷回家拿了厚衣服过来。</P>
“大师傅,天冷加件外衣吧!”</P>
有妇人将一件崭新的大衣披在一个老和尚身上。</P>
虽然对方穿得不少且是奢侈的稠衣,但她依旧觉得对方是弱小的的一方。</P>
“多谢施主!”</P>
老和尚双手合十致谢。</P>
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P>
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P>
“他们穿的是绫罗绸缎,不缺吃不缺喝,凭什么让你们觉得他们可怜?”</P>
所有人循声看去。</P>
一个穿着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青年一脸坚毅的站在外围。</P>
所有和尚脸上露出不悦,怒视着那个青年。</P>
秦游看见那个青年,不由得皱眉。</P>
一旁的阿福不解道:“曾巩这小子来凑什么热闹。”</P>
没错,那个说话的人就是曾巩。</P>
秦游见曾巩还是一身单薄的衣物,蹙着眉头心道。</P>
他每个月都有好几贯钱的稿费,怎么也不买一件厚一点的衣物。</P>
这时,有人怒斥道:“看你样貌堂堂,怎么能说出这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来。”</P>
“就是,出家人慈悲为怀,难不成他们就该穿得破破烂烂的吗?”</P>
这话一听就是佛门的忠实信徒,看见和尚受苦比自己受苦还难受。</P>
曾巩无语至极,他家就是寺庙的佃户,自然知道这些僧人的可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