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如果说去年皇帝在山东牵连太多人,会有百姓说杀孽太重,那么这次,处置了你们这帮山东官员,那可就是大快人心了。<r />
<r />
依着皇帝的脾性,到时候肯定顺手撸一遍山东。<r />
<r />
所以说,王惟俭这帮地方官员,不仅不能用冷脸去贴温体仁的热屁股,还要尽心尽力的去帮他处置飞蝗。<r />
<r />
飞蝗要是不得到遏制,饥荒蔓延,他们的官儿也就当到头了。<r />
<r />
一旁,济宁知府周九成试探性地问道:<r />
<r />
“抚台看过京报后,眉头深锁,是在担忧些什么?”<r />
<r />
王惟俭虽说是“东林余孽”,但能在巡抚这种位子上坐到现在,没点本事也不可能。<r />
<r />
他听出下级官员们是在闻询意思,毕竟温体仁在山东人缘不怎么样。<r />
<r />
到时候他来了,是明着捧着,暗地孤立,还是别的怎么做法,需要他这个当巡抚的拿个主意。<r />
<r />
如果说两年前,有人问王惟俭这个问题,他一定会大发雷霆,并且满口仁义道德的道理直接讲出来。<r />
<r />
什么温体仁与魏忠贤乃是一丘之貉,必须坚决抵制,什么浙党早已投靠了阉党,云云此类。<r />
<r />
可是现在,他知道,再这么说,自己就离嗝屁不远了。<r />
<r />
“温体仁主持济宁饥荒一事为大朝议决,陛下裁定,各位同僚遵从就好,切莫不可因私废公,擅自生事了。”<r />
<r />
这话说完,济宁知府、同知等官员都是面面相觑,他们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r />
<r />
很显然,经历去年推行新盐法的事以后,王惟俭已经怂了,不再是以前那个“铁骨铮铮”,令他们敬服的博物君子了。<r />
<r />
其实王惟俭在忍着不让自己当场骂娘,问我?你们这帮人难道还想着要斗温体仁?<r />
<r />
事情很明显啊,浙党近些年来在地方成势,就是朝中有人在推波助澜,无论这个人是谁,肯定咱们都惹不起。<r />
<r />
所以啊,消停待在自己位置上,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别搞什么有的没的了。<r />
<r />
让陛下把山东撸个底儿掉,你们就高兴了?<r />
<r />
王惟俭这话说的隐晦,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吗,他怕了,他真的怕了。<r />
<r />
吕大器这样的人,就是视自己为后台,一旦出事,铁定不顾一切的要拉自己下水。<r />
<r />
因为那货知道,拉自己下水,就代表拉下了半个山东的官场。<r />
<r />
上次吕大器那事儿,王惟俭是亲自跑了一趟京师,用光所有的积蓄的人脉,这才堪堪保住性命和头上这顶帽子。<r />
<r />
要是再来上一回,他怕自己真的会被下头那些人给坑死。<r />
<r />
王惟俭的话很快就开始流传在山东的官场之中,听见的人都是不敢置信。<r />
<r />
当年那个动不动就要谴责一下时政的博物君子,如今怎么这么怂了?<r />
<r />
他变了,他变得不再那样伟大了。<r />
<r />
温体仁还没到,王惟俭在士林中的声名就已经变得臭不可闻,以往连日登门拜访求教的士子们也几乎不怎么来了。<r />
<r />
不过现在的王惟俭,实在是顾不上那么多,他还是怕的要死,生怕谁再上疏言事,把自己带上。<r />
<r />
上次死到临头,他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让皇帝知道,自己是压根不想带头闹事的。<r />
<r />
莫不如,自己先上一份奏疏,表明一定支持温体仁,让皇帝知道自己的想法?<r />
<r />
说干就干,担惊受怕的王惟俭在某天半夜爬起来,点起油灯,开始奋笔疾书。<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