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袁绍军:哼!没有人比我们更懂挖地道(2 / 2)

杨丑急切地吩咐,虽然攻城战很快又要重新开始了,他也顾不得在这种节骨眼上削弱弓弩队的战力人手。

将士们立刻被调动起来寻找,可是很快就发现疑似地道口的土堆太多了,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

他麾下一名军司马,似乎是参加过三年半前的易京楼之战、给过公孙瓒最后一击,对防御地道非常熟悉,此刻趁机进言:

“校尉勿慌,论穴地之能,我河北军天下第一,关羽不过是班门弄斧。自古防掘地可绕城内遍挖长堑,截断地道出口。我军用地道多年,还总结出挖长堑所得之土,可在长堑后五十步,另堆一道土墙,安排弓弩手巡哨。

这样敌人就算钻出来,也会暴露在低矮之处,被我们用滚木礌石砸死、侥幸逃出来也会发现出口处还有临时土墙围着,被交叉攒射尽数歼灭。另外,还可以用大瓮蒙生牛皮,状如大鼓,让耳音好的士卒听声辨位。”

杨丑脸一板:“你以为我不知道?可挖掘绕城长堑要多久?我们现在还要守城,就算组织百姓挖壕,也要分兵带头挖、示范监工,能投入多少人?没有十天半个月能挖完?

至于听声辨位,本就不精确,而且现在关羽如此阵仗,我怀疑他在城四周都有让人挖土,虚实相应怕是很难听清哪边才是真的。”

那军司马想了想,先表示了对领导明见的佩服,随后宽慰:纵然长乾半月而成,关羽的地道同样好很久才成。堑壕好歹是露天明挖的,每一段可以分段同时开工。地道却只有一个横截面可以挖,比挖壕慢多了。

杨丑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但随后又冒出一个新的疑问:关羽难道不知道地道是两军长期相持期间才会用到的么?既然今天关羽是要速攻拿下野王,怎么会选那么慢的办法?

还是说,关羽这是表面上攻城为主,实际上以打援为主?他是在勾引麹义张辽和文丑,哪怕麹义等人集结了相当于关羽两三倍的野战兵力,关羽依然有把握在野战中同时击败麹张文三将联军?!

以关羽之威名和带兵实力,似乎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杨丑有些不寒而栗,但他没有别的选择,只好先这样见招拆招。

当天白天,攻城战还在继续,杨丑安排的挖壕和放牛皮大瓮地听反侦察,效果也不太好。地听果然听不清敌人主挖的真实方向,声音比较嘈杂各个方向都有。

杨丑只好选择全城每面城墙背后都平均挖沟、无差别全面防御。好在他相信关羽挖地道的龟速,倒也不用太担心进度跟不上。

十六日下午的时候,随着前线关羽挖地道挖得越来越嚣张,不少中间段的、离城墙只有五十步和一百步的竖井井口,也开始大量堆起挖出来的土后,倒是也有守城军官回报过杨丑,并且他们还提出了一种异想天开的警告:

“校尉,关羽有没有可能是把这些竖着挖下去的井,再往两边挖、然后一口口井下面的地道连接起来?”

这个猜想其实已经无比接近于真相了——虽然杨丑就算知道真相,也不太懂如何防,关羽的地道战技术先进,在速攻状态下近乎无解。

但是,偏偏因为杨丑是河北军将领,他也懂地道战,知道地道的技术难点,所以否决了下属那种外行却歪打正着的判断:

“你懂不懂穴地战的精髓和难点?你试过竖井下去往两头挖、最后跟别的井别的地道口连起来的难度么?要是能用,当初大将军攻打公孙瓒,就不会挖了三个月的地道才挖到易京楼底了!

竖井下地之后,幽暗不辨东西南北,你怎么知道要往哪个方向挖,才能和友军正好对上连通?但凡稍微错几度角,挖到数十丈外就错开很远了,这地道根本连不起来!

关羽军从未用过穴地攻城之法,估计也是道听途说,他真要瞎捉摸,我们也无所谓,按自己的节奏防守就好!”

提意见的下属满面惭愧而退,对自己因为不懂挖地道技术难点而羞赧不已。

这一切,只能说是天意如此——诸葛亮战前教给关羽备用的那套挖地道新技术,恰好是解决了传统地道战技术的痛点短板。

用一句后世《专利审查指南》上的术语来说,那就是“克服了固有技术偏见”

(注:《专利审查指南2021》,技术偏见:是指在某段时间内、某个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对某个技术问题普遍存在的、偏离客观事实的认识。它引导人们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可能性,从而阻碍人们对该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说人话,那就是如果诸葛亮教关羽用这招对付其他不懂地道战的诸侯,对方还不一定会那么灯下黑。但偏偏诸葛亮让关羽用它来对付河北军!对付天下第一地道战强军!

这就是诸葛亮最擅长的事情:在敌人最擅长的专业领域、正面击败他们。就像空城计,如果对面不是司马懿这种老奸巨猾之辈还不好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