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守承诺重整登州(2 / 2)

而如果登州府得到莱阳县,就算是可以获得一块前沿阵地,对于西面的莱州府来说,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

为了占领莱阳县,张鹿安调集各路大军,逐渐进占到莱阳县的四周,并且派人不断侦查清军的兵力布置情况。

与此同时,于七按照商议好的计划突然反正,在栖霞公开宣布脱离清军,投入到明军的怀抱,在胶东大地,显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良好影响。

再加上大明浮山伯的北上登莱以及收复东江的消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遍了山东大地。

受到浮山伯北上的鼓舞,再加上于七的榜样作用,山东多处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纷纷揭竿而起,对抗多尔衮发布的民族压迫政策,比较大的义军队伍就有:

山东、北直隶交界处,冠县义军裴守政、马瑞恒、刘桐相等人,以冠县为核心,率领数万军民,发动反清起义,并且派人联络位于登州的张鹿安,希望彼此之间能够加强互动联络,壮大声势;

济宁府嘉祥满家洞宫文彩,拥众两万余人马,不过他并不是想要归顺大明,而是自立为擎天王,主张与清军死磕到底;

德州方面则是有在付家楼的大顺军掌旅马应试扛起了反清的大旗,由于付家楼地势险要,几乎四面环水,只有西南面一角可与外界相通,马应试在此地招兵买马、囤积粮草,发誓与清军战斗到底。

受到马应试的感召,附近的义军将领李文盛、宋二烟、杨鸿升、杨之华和阎清宇等人纷纷带领人马,来到付家楼与马应试合营,直接威胁到京杭大运河的南北交通的安全;

寿张人丁维岳、张尧中、周魁轩和杨云山等人,自从山东援剿总兵官张登科死后,他们原本已经脱离了明军的序列,想要回到老家做个顺民,好好过日子。

但是偏偏清国发布了“剃发令”,树欲静而风不止,丁维岳宁死不愿意剃头,带领全族奋起反抗,被清军当政者给包围在寿张县张秋镇,危在旦夕。

关键时刻,张尧中、周魁轩和杨云山得知道消息后,纷纷带人赶到张秋镇,并成功把丁维岳给救了出来,众人一合计,决定当众宣布反清起义。

由于丁维岳和张尧中等人都是原明军职业军人出身,自然与普通的百姓有所不同,造反大旗树立起来后,所部人马迅速扩充,已经高达数万人马。

如果说以上发生的义军大起义都是在山东西面,距离登莱太远,那么以下的义军起义,就算是非常近了:

胶州人韩继本接到栖霞大侠于七已经投靠在浮山伯的门下后,立刻派人给于七,表示自己将会在胶州城内为内应,如果浮山军前来进攻胶州城,那么他一定带领族丁在城内进行接应;

高密人单之赏也派人传来密信,他也将会在高密县城为内应,希望浮山伯能够早日带兵解救高密县;

另外还有即墨县的黄宗贤、周六、丘尚佐、王尔玺、郭尔标等人,也已经在互相积极联络,准备趁机发动反清起义。

清国登莱巡抚陈锦原本因为长久劳累,移师即墨,但是听闻了谣传消息后,处于害怕心理,还是离开了风景秀丽的即墨,来到了平度前线。

因为需要平定各路叛乱,由于兵力不足的问题,陈锦的战略是打算先对东面战场执行守势,等到剿灭了莱州府的乱民之后,再向东进攻浮山军。

为此,清国登莱巡抚陈锦命令自己管辖下的总兵官左光先为莱阳绿旗营总兵,率领部下中营副将戴茂武、内丁营参将张光显、左营游击王加臣、右营游击朱永福、前营参将王家植、后营游击杨邦泽等,统领绿营兵3900人进驻莱阳城进行防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