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耳其人的名字都有含义,有的是根据出生的时间而命名,如“拜拉姆”(节日)“沙法克”(黎明)、“巴哈尔”(春天)、“拉马占”(守斋节);正值下雨时就叫“亚姆尔”,打雷时叫“尤尔德勒姆”;表示不再要孩子了,就叫“耶特尔”或“宋古尔”。
这位居莱尔总参谋长,都是正常的升迁,还参与几年前的军事行动,把他们国家的老大赶下了台。
没什么出奇的。
有一个资料引起了唐缺的注意。
居莱尔的女儿,葫芦西·爱莎尔。
现年二十一岁,哈佛哲学本科在读。
但资料只有这么多,爱莎尔的具体情况,资料里没有。
“嘿,这是小师妹啊。”
唐缺立刻给在米国的罗斯福打了电话,让他联系布洛森教授,问一问葫芦西爱莎尔的情况。
也许,爱莎尔就是一个突破点。
——
唐缺继续看资料。
又看到了一个主任,和华夏这边关系较好,很多事情都是通过这位主任办的。
阿克约尔·沙法克。
他和吴巍到了突耳其后,首先要联系的,也是这位沙法克主任。
第二天登机,唐缺和吴巍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还从大毛的城市经停了一次,到了突耳其。
有人接站。
其中就有翻译。
吴巍和翻译也熟了,为唐缺介绍了一下。
翻译看到唐缺,不由发愣。
太年轻了。
能行吗?
但他没说出来,而是说着欢迎。
那位沙法克主任,也来接站了。也算是给面子了。
当沙法克主任知道唐缺是来处理具体事情的,也是有些怀疑。不管在哪个国家,年轻人都会被认为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他也认为唐缺未必能行。
他开诚布公:“现在卡在了居莱尔总参谋长这里,但是想要约见他,还是需要经过你们官方,并不难。”
他的职位不算低,但和居莱尔总参谋长,并不熟。
“先不用,请你为我们安排一下,在附近好玩的地方转一转。”唐缺不急,他要等哈佛那边的消息。
吴巍和翻译互相看了看,更加觉得唐缺不行了。
来到这里,啥事儿不办,就想着旅游,能行吗?
——
一天过去,唐缺啥也没干,就跟着沙法克主任安排的人,好好旅游。
两天过去,唐缺接了个电话,吩咐了一下,依然在旅游。
三天过去,跟着旅游的吴巍终于沉不住气了:“唐缺,咱们是来办事的,不是来旅游的。”
他来了突耳其也有两次了,每一次都是忧心忡忡,从来没有旅游过。
这唐缺倒好,啥也不干,就旅游。
岂有此理。
“呵呵,稍安勿躁,最多再玩一天,说不定居莱尔就会主动见咱们呢。”唐缺胸有成竹。
“怎么可能?”吴巍根本不信。
又过了一天,沙法克惊奇的联系了吴巍,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吴先生,居莱尔总参谋长要见你们。”
吴巍震惊的看着唐缺,问道:“你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