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祸起萧墙于内(1 / 2)

但是流民哪里肯返回?</P>

回去也是死路一条。</P>

因此不惜绕远道,流民们还是会继续北上。</P>

“听说了吗,咱们县里已经有了大量流民涌入。”</P>

“这可怎么办?本来就缺粮!那些流民不会来抢吧?”</P>

大乐村的村民人人自危,个个将不多的粮食都藏匿好,免得被流民抢走。</P>

县城里果然已经涌入了大量流民,很多铺子已经关门。</P>

陆美玉的粮铺也关门了。</P>

对于流民来说,如果真的要抢,那么粮铺就是他们的第一目标。</P>

就在前几日,陆美玉已经让陆乐成把爹娘接了过来。</P>

在陆大河的唉声叹气下,她到底是给了陆老头两大袋粮食,让他们藏好。</P>

李县令也得了上峰指令,要尽量安顿流民,免得引起暴乱。</P>

他也没办法,到底是设了粥棚,开始施粥。</P>

县衙里的存粮也不多,李县令便召集了县里的富户,尤其是粮商。要求他们捐粮捐物!</P>

陆美玉也在其中,她与其他唉声叹气的粮商不同,爽快地捐了三千斤粮食。</P>

“瞧瞧你们这些大老爷们,还不如一个小女子来得爽快。你们平日里赚了那许多的银子,也该往外吐点了。放心,县里这功德碑上会有你们的名字。”</P>

粮商吐了吐苦水,也心知肚明,这差事是逃不了的。</P>

便个个也往外捐粮食,每人几千几百斤不等。</P>

一共要安置五百多流民,粮商们共捐出了一万五千斤左右的粮食。</P>

李县令想好了,先让流民们干活换粮食,这叫以工代赈。</P>

原先在县里服徭役的农人,这下活儿便轻松了一半。</P>

活儿干完后,他又想着把流民“分”下去。</P>

县里共有五十多个村里,每个村子要接收十几个流民。</P>

流民们每人领点粮食,到各个村里去落户。过了这个冬天后,来年开荒地,好歹活下去。</P>

原本这样的计划挺好,但这消息一走漏,却又有了不少流民涌来!</P>

村民人人自危,家家户户都把院门给关紧。</P>

生怕流民上门来抢掠。</P>

陆美玉不仅把自家爹娘接了来,也让赵奶奶带着荷丫,方氏带着梅丫,拿上自家的粮食和铺盖,一块儿过来。</P>

毕竟,陆美玉家不仅地方大,还有围墙。</P>

赵奶奶心内惶惶,总算安定了下来。</P>

这么多人住在一块,床上不够住,便打了地铺。铺上木板稻草和褥子,有崭新的棉被,并不冷。</P>

更别提陆美玉还有那烧不尽的柴火……</P>

有一回赵奶奶还嘀咕了一句:“美玉丫头,我瞧着你柴房里的柴老是这般满满当当的,真是经烧。”</P>

何氏还慌了一下,她当然知道自家闺女都是从那神仙的市集买的,但这个秘密不能让外人知晓啊。</P>

好在陆美玉轻松揭过去了:“柴房堆满了还未动呢,院子里围墙根那里,还堆了不少。今年的柴火我备了不少。”</P>

赵奶奶走到围墙根那边瞧了瞧,果真还堆了不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