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P>
临海大学医学院、实验室三楼。</P>
许秋刚进来,无数目光就同时汇聚。</P>
“许医生!”</P>
“你总算来了,就等你了!”</P>
“切深装置,是检测摇臂旋转角度的摇臂角度、力道控制的关键,如果能成,那最基础的步骤就算完成了!”</P>
巴顿拉着许秋到了开颅机部件旁,桌上正摆放着由mcU微处理电器和逆变器异步电动机控制的切深装置。</P>
它的内部构造非常精密,基座、头颅固定装置等都拆除了,只留下了核心结构。</P>
但就算这样,还有各种精密的数据处理控制装置、测深检测器。</P>
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是钻头部分内置的保护程序。</P>
这个程序也是许秋设计的核心之一,其可以精准地检测钻头是否离神经、血管等结构过近,从而发送信号,控制钻头停止钻探……</P>
当然,能不能应用在临床上,理想情况与实际临床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就在于这一次实验了。</P>
“开始吧。”许秋也有些期待。</P>
“好!”巴顿眼睛发亮,神情充满了兴奋。</P>
实验室其他人此刻也难掩激动。</P>
终于,在短暂的等待后,机器启动!</P>
滋滋滋——</P>
切深装置钻探在仿真颅骨之上。</P>
这是巴顿团队从犹他大学带回来的模拟结构,仿真颅骨的密度、材质等都与人类颅骨几乎一模一样,内部还分布着大量的神经,和以薄脆材料打造的拟真血管。</P>
只要钻探的控制不够精准,尖锐的钻头就会刺开神经与血管,顷刻之间,整个仿真颅骨都将被显眼的红色、黄色染料覆盖。</P>
那将意味着手术失败!</P>
滋滋滋——</P>
刺耳的声音响彻在实验室中,包括许秋在内的众人都屏着呼吸,注视着这一幕。</P>
三十秒钟的等待后。</P>
钻探声猝然而止。</P>
仿真颅骨上方依然没有出现任何染料,只是白色的颅骨上多了一个标准、完美的骨窗开口,而内部,钻头正好停在了即将钻穿最后一层颅骨,只差毫厘就会碎裂血管的地方!</P>
“成……成功了!”巴顿惊喜的声音响起。</P>
与此同时,实验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P>
仿真颅骨内部的神经、血管等分布都是杂乱无章的,而且没有任何规律。</P>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切深装置能够在仿真颅骨上完成开颅,那在临床上,将更加游刃有余!</P>
“切深装置完成了!”</P>
“内部保护、逆变、还有mcU微处理电路,加起来完美地控制住了切深装置,许医生的思路没有错!”</P>
这一刻,众人不约而同地看向许秋,目光中充满了崇敬与感激。</P>
……</P>
……</P>
“恭喜,大师级科研能力获得熟练度+2!”</P>
回临医的路上,许秋就收到了系统的反馈。</P>
巴顿依旧在旁边喋喋不休,展望着开颅机的未来。</P>
“许医生,最艰难的基础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按照这个进度,只需要将切深装置、摇臂设备等等全部重新组合,就能大功告成!</P>
“按照我们的预测,新型开颅机的效率比之前至少提升了四到八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