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雄城“北京”(1 / 2)

大地春回 燃梦星空 1821 字 10个月前

“按汴梁乃豫州之分野,天地之中枢,八方之冲要,腹心之重地,其名曰大梁、曰梁州、曰汴京、曰汴梁,历代更改不一,可谓巩固金汤亿万年不拔之地。”——《如梦录》(明)

韩九几乎不能相信开封会被攻被,一个月前的张清也不相信。

他还清晰的记得当时有一天,在阴雨中,他独身一人站在开封北城墙上眺望着远处一道参差不齐的低矮土堤以及更远处一道几乎与开封城墙等高的影子久久发愣的情景,清晰的记得而后一桩桩永生难忘的匪夷所思。

那天,城墙上的守兵们都躲在了窝铺里,躲在了城楼里,只有他站在阴雨中。

雨水早已打透了他的衣服,视线也早已模糊,但张清就像没了感觉一样。他的心很乱,他的思绪很乱。不知道为什么,那道土堤就像横在他心中的一堵墙,压得他很不舒服。

只是当时,他还没有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要不是手下兄弟不停的叫他,张清都不知道自己还要在那里站多久。

他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在想什么,反正就是心烦意乱,就是就总感觉哪儿不对劲儿。这种强烈的预感已经笼罩在他心头很长时间了,那天尤其强烈。

他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了,他的右眼这段时间也老跟着跳,多年不曾出错的异样感觉让他很清楚一定有什么事会发生。

但再不好还能差到哪儿去呢?他却一时还想不明白。

被围了快五个月的开封城中已经开始出现人吃人了,还能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糟心的么?

他们没吃的,围困他们的贼军们估计也没什么吃的了。河南周边打了这几年仗,粮食早打空了,也就开封因着王府和漕运能补上些粮食,其他的地方哪来的余粮。

而且朝廷不救别的地方,开封却总是要救的。因为除了京师和南京外,开封恐怕就是大明最重要的城镇了,这里都不救,岂不是要坐等气数耗尽?

就算真有什么变数,只要再咬咬牙,贼军们也总会退去。贼军号百万,粮食耗费更加巨大,日久更难坚持,又怎么能挺得过这曾号“北京”的开封城。

至于开封会被攻破,张清连想都没想过。

开封是他这个也算见过不少世面的人这辈子除北京城外见过的最雄壮的城池了,“八省通衢,势若两京”绝不是一句玩笑,更不仅仅是指它的商贸和道路之要。

张清为会如此去想?决非是他见识短,而实在是开封在有明一代都是真正的雄城。

毕竟开封称“北京”可是整整叫了十年!

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朱元璋定汴梁为北京,并准备在此建立都城,后虽最终于当年在应天府(南京)称帝,但也开始了明代两京制的先河。但“北京”还是做为陪都一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因周王在此就藩才被撤销,并称开封府。

因为开封曾被定为北京,所以明代的开封城从里到外都是按皇城的标准建的,开封的城墙也因此包了砖,成为坚固的砖城(以前为土制)。

开封城有紫禁城、萧墙、砖城和土城共四层城垣,总体布局类似于南京城的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层形制。后来,迫于黄河水患的威胁,又在四重城垣外围增筑了护城大堤,最终弄成了五重城垣层层围护的新格局。

那么,开封城到底有多雄大呢?

开封砖城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广2丈1尺。护城河深1丈,阔5丈。共有5个城门,每门各建瓮城三重。全城共敌楼五座,俱有箭炮眼,三方四下,十六邪;大城楼五座,角楼4座,星楼二十四座,俱按二十八宿布置;窝铺五十四座,炮楼十座,敌台84,警铺81,甚称严密。(明朝的一里等于三百六十步,也等于一百八十丈,一丈=333米,因而一里大约为600米)

此时的开封土城因主要是建于后周和宋时的外城墙,大都已基本废弃,很多地方只余城基,残存的城门也全被土填死,成为了防备河患的一条土基(就是一条土坡子)。土城的周长大约在四十多里,张清眺望的破败土堤就是此墙。

而开封的萧墙,也就是周王府(紫禁城)的外城墙为9里13步,王城(周王府)的周长约2520米(无古代记录,为现代考古测量)。王城的范围在今龙亭公园一带,公园大道为其中轴线,大抵为宋宫城的范围。

如果还是无法估算开封城在当时的规模,可用同时期河南其他城池与其比较。

古都洛阳,明清时期的河南府城周长仅八里三百四十五步,整个府城还比不上周王府(按萧墙计)的面积大。河南其他王府的所在城市,南阳城周长六里二十七步,彰德城周长九里一百一十三步,卫辉城周长六里一百三十步,钧州城周长九里,怀庆城周长九里一百四十八步,汝宁城周长五里三十步。

开封光周王府的周长就九里十三步,周王府就已经和河南的几个重要城市的规模相当甚至还要大!而周王府在开封城内却仅约占全城面积(以砖城内计,土城不计)的五分之一。

开封城之广、建筑规模之大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