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P>
“李辅国,高将军说贵妃幼年长居蜀州,喜食酸辣,让朕帮他从家乡带回一些烹煮调味之物,以解思乡之情。你交待下去吧。”</P>
肃宗一边说着一边将信笺递给了李辅国。</P>
李辅国详细看了一下,行文如常,后面罗列了所需之物。看完之后李辅国说道:</P>
“陛下,这些东西大多数宫内便有贮藏,为何高将军一定要从蜀地搜罗?”</P>
“重在故土之情而非味道上有什么差别,你下去办吧!”</P>
“奴婢这就去。”李辅国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大殿。</P>
随韦坚一同返京的十余名禁军护卫已经重新入编,李泌找到袁阔海,将这些人的名单重新抄录,随后问道:</P>
“袁将军可曾问过这些人归途之中所经之事吗?”</P>
“那是自然要问的,李大人这是......?”</P>
“无他,护左相归朝有功,中书省准备拟令嘉奖,劳烦袁将军将你所知之事告知于我,这样我就无需一一再行过问了。”</P>
“欸~,这种事还是李大人亲自过问为好,我万一有所疏漏或对他们不公,毕竟九死一生。”</P>
李泌假装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P>
“也好,那就召集他们与此,我再问一次,集结成册呈送圣上,再论功行赏。”</P>
“如此甚好!”袁阔海立即答应。</P>
不多时,十三人全部到位,李泌看了一下袁阔海,袁阔海会意,转身离去。</P>
李泌依照名册开始逐一让他们讲述整个返回长安的历程,这些人所述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个别可能有记忆上的少许偏差,但找不出什么大的毛病,但问题出在李泌逐个问话的过程中。</P>
李泌问他们曾在何地与叛军交手,死伤几何,十三人所述各不相同,地点、时间还有伤亡情况都有些出入。李泌问完之后,随即又请来了袁阔海,拿出了手中的密旨。</P>
“袁将军,圣上对此事非常重视,给了我便宜行事之权,所以,劳烦将军暂时将这十三人分别看管,不可聚于一处,此消息绝不可外泄。”</P>
袁阔海先是一愣,而后问道:</P>
“是不是这些人当中有人为获名利有夸大之嫌?”</P>
“将军莫问,依圣命照办就是。”</P>
袁阔海便不再追问。</P>
次日,李泌事先将这些人的甲历(档案)从甲库中调取,然后直接在禁卫府开堂审问,一次两人,根据他们口述的差别互相证伪,但他们都以多夜间行动,慌乱之下无法确定当时的真实情况为由推诿,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三百禁军守卫并不是如韦坚所说,大半折损于朔州以西的追杀,而是沿途不断多次少量减员所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