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
王忠嗣的大军刚刚打扫完战场,便有庭州方向的快马来报:
“将军,李适之率军东出庭州,现在已经距庭州二十里!”
王忠嗣一听,眉头便皱了起来,吩咐再探再报,然后拿出了地图。
王忠嗣分析,李适之东进,一定不会走自己来的时候那条路,因为他还需要南下一段距离,绕过折罗漫南山山脚,离自己最近只不过五十里的距离,极有可能和自己遭遇,提前决战。那剩下的就只有一条路可走。
沿折罗漫山北麓,在折罗漫山和阿尔泰山之间的开阔地带行军,这样,就和自己的主力隔着一个折罗曼山脉,避免提前交战,从折罗漫山和阿尔泰山两条山脉的交汇处再往东便是伊州,此时驻防空虚,然后再直接南下,就可以直抵玉门关。
更为关键的是,自己的主营恰恰就在交汇处不远,一旦被李适之抢了先手,兵力损失不说,存留的大量辎重、粮草,还有那些重甲兵器就有可能全部成为李适之的战利品,如果再先于自己占领了玉门关,那中原腹地就会直接受到叛军的威胁。
王忠嗣一面让人紧急写军报上奏,一面下令让各级校尉,营总管分出三万人马准备回防。也派出了快马通知主营守卫士兵,提前根据地形做好守备。
本来刚刚经过两天的急行军,又一鼓作气拿下了西州,此时已经是人困马泛,兵将都疲惫到了极点,此时立即折回,战斗力也必将大打折扣,王忠嗣一时陷入了为难的境地。
好在折罗漫山北麓地势虽然开阔,但碎石浅滩居多,再加上初春时节,依然还有积雪寒冰,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李适之的行军速度,在反复斟酌之后,王忠嗣下令,所有人暂时休整半天,
入夜,西州留一万人驻防,五千人接管蒲昌县,自己亲率三万大军折返大营。
又是两天两夜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李适之之前抵达大营,王忠嗣不敢耽搁,立即开始布防,静待叛军的出现。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连个人影都没有看到。前方五十里探报,一切风平浪静,根本没有看到叛军出现。与此同时,从西州传来消息,他们派出小股部队打探庭州动静,发现庭州并不是一座空城,还有相当数量的驻军,甚至城墙上的旗帜都没有变动,依然是大唐的标识。
王忠嗣想不明白,一天一个战报王长安发送,等着李非的下一步动作。
面对这样的战情,李非也不明白李适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三万人马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当然不可能,李非也清楚,李适之知道自己通神,可以预判他的动作,所以故意放出各种烟雾,先搅乱李非的视听,越是平静,隐藏的危机也就越大。
李非这些日子一直就住在了政事堂,几乎不眠不休,他相信王忠嗣带兵的能力,只是李非面临玄宗的压力,想要快点结束这场战乱,尽量把影响控制到最小,正是这种心态让他每天过得颇为煎熬。
突厥白眉可汗的牙帐就在阿尔泰山山脉东北一片草原地区,周边还有燕然山山脉和唐麓岭,群山环绕。若是白眉可汗想要提前和李适之汇合,那他们必须正南直入回纥境内,绕开阿尔泰山再向西进入荒漠沼泽,然后南下行进六百里距离才能抵达,这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时间上最快也要一个多月,那李适之到底在做什么,他去哪儿了?
李非趴在舆图上反复的思索,看着王忠嗣一封信接着一封信催问下一步的计划,头都大了。
玄宗反倒好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每天带着安禄山,和杨贵妃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也许是觉得北庭离长安太远,又有李非的保证,根本没放在心上。而安禄山在一旁也在不断地根据战报给玄宗做各种分析,如果换做是他会如何如何,各种马后炮。
玄宗也越来越觉得,安禄山才是大唐的护国柱石,即便没有李非,安禄山也能轻松平叛。
韦坚天天也待在政事堂,看着李非发愁,一天半夜终于忍不住说道:
“既然有神明护着,何必天天如此殚精竭虑,结果天已经注定,还如此的劳心费神韦坚实在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