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
三千人马,算是不小的一股力量,不管如何隐藏都不可能毫无踪迹。
之前巡防边境的唐军和后来李非陈玄礼兵分六处的搜剿,除了百人以下的小股力量,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大规模的骑兵队伍。即便是那些小股力量的集合,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凑齐三千人。
李飞盯着地图看了半晌,最后把手指在了伊州。
一旁的杨国忠根本不懂,只是看李非表情凝重,便阴阳怪气的问道:
“李相是不是哪里出了漏子?”
“只是有这种可能,不然杨相来指点一二?”
杨国忠连连摆手道:
“我若是像你一样有通神之能,恐怕这兵马副元帅就是我了吧!”
“可惜啊,杨相既不能通神,又看不懂舆图,所以只能在一旁猜想,如今战事将近,又无法离开政事堂,确实有些无聊了。”
杨国忠张口无言,又不便发作,只能坐在一旁生自己的闷气。
李非接着发出军令,让王忠嗣放慢行军速度,分出五千人马快速直插东北方向,然后沿张掖河北上,在居延海北回纥边境处扎营,并专门嘱托王忠嗣,这五千人一定要选精锐军士,有可能会和突厥残兵交手。如果中途遇敌,若敌强我弱,则直接转头奔伊州方向突袭,若敌弱我强,直接歼灭。
李非只恨自己不能离开长安,若是能随王忠嗣一起,战场态势能及时领略,那反应便可以快出许多。如今,一封战报来回最快也需十天左右,根本没办法做出及时调整,只能做出大概的判断。
就在此时,长安城内传出消息,前宰相张九龄病危,已处于弥留之际,玄宗亲率朝中所有三品官员前去探视,李非位列其中。
自入朝以来,神明在梦境中曾无数次提及张九龄,最早也曾让自己拼命保住张九龄的相位,说他为大唐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在张九龄为相期间,他似乎对李非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看不上,所以李非和他几乎没有交集。这次玄宗亲自前去探望,说明他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依然无人可及。
一行人跟在玄宗的辇车后,抵达了张九龄的府邸,玄宗下车后,在张九龄长子的引领下,到了张九龄的卧房,余下的群臣在房门外等候。
半个时辰之后,玄宗脸上带着悲戚之色出门,接着就是李非杨国忠和韦坚进入。
张九龄脸色晦暗,躺在床上,干瘦的如一具贴皮的骷髅,可当他看到李非时,眼神竟然亮起一丝兴奋的光芒,用力向李非伸出了干枯的手掌。
李非连忙上前,握住张九龄的手说道:
“张相为我大唐鞠躬尽瘁,护国之功有目共睹,今天圣上带我们来看望你来了。”
张九龄张了张口,发出的声音细不可闻,李非两忙将耳朵贴了上去,就听张九龄拼力说道:
“看好安禄山,他将来必反,我听闻李适之也要反,是你提前告知大义灭亲之举甚好”
“都是我大唐臣子,必为之事,张相莫要多言,休息要紧。”
“圣上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实属不该,如今大唐只能靠你了。老臣举荐一人嵩山李泌,和你一样有通神之能可助我大唐万年”
张九龄拼力说出最后一句话,双目微垂,溘然长逝。
李非缓缓起身,高声喊道:
“始兴开国伯千古~~~~”
门外,顿时哭声一片。
按照神明的说法,张九龄本来应逝于天宝元年,如今多留世三年有余,也算是自己完成了神明交待的事务,且死在了李林甫的后面,结局也算相对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