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看向耕地的水牛,问道:“这耕地的农具某第一次见,不知可有名字?”</P>
枯瘦老者轻抚胡须,答道:“此农具叫做江东犁。”</P>
李侃神色微变,猛然想到了史书上的记载,“江东犁?不是曲辕犁?”</P>
枯瘦老者微微一愣,“曲辕犁?这个名字倒是雅致,犁辕短而弯曲,相比直辕来说的确可以叫曲辕,郎君对农耕之事也有了解?”</P>
“呵呵,只是年幼之时见过农户耕种。”</P>
李侃说着看向身后的户曹参军事,“杜三郎,你对这江东犁可有了解?”</P>
户曹参军事名叫杜子恒,四十出头,家中排行老三,杜三郎的称呼是在来的路上商量好的。</P>
杜子恒一拱手,“阿郎,某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曲辕犁,以前耕地多是直辕或长辕。”</P>
枯瘦老者微笑着道:“此曲辕犁是刚制造出来不久,并未推广,诸位没见过倒也正常。”</P>
杜子恒道:“老丈,某可否试一试这曲辕犁?”</P>
枯瘦老者微微一笑,对身旁的老者道:“子延兄,唤孝直回来吧。”</P>
被称作子延的老者站起身,冲着田间的中年汉子招了招手,“孝直,把牛牵过来!”</P>
中年汉子扬起鞭子轻轻甩了甩,水牛转过头向着众人站的田埂走了过来。</P>
杜子恒接过中年汉子手中的缰绳和鞭子,轻轻一挥,水牛转身开始犁地,走到田头又调转方向走了回来。</P>
“阿郎,这种曲辕犁在辕头安装了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相比之前的长辕犁和直辕犁可以节省不少人力和畜力。”</P>
杜子恒走上田埂,一脸激动,别看这只是一件小小的农具,只有一些小小的改动,但是这种曲辕犁一旦大面积推广,将极大提高耕种效率。</P>
李侃面露喜色,他小时候跟养父母回老家,在农村看见过农民用犁耕地,虽然不知道那种犁叫什么,但是跟眼前的曲辕犁造型差不多,如果眼前的真是曲辕犁,那么它将是农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P>
“老丈,您这曲辕犁是从何而来?”</P>
枯瘦老者呵呵笑道:“此乃陆某闲暇之余自己制作的,前些时日听闻老友分得几亩新田,特意带过来让老友试一试。”</P>
曲辕犁,陆某?</P>
李侃心中一惊,开口问道:“老丈可是甫里先生?”</P>
这下轮到枯瘦老者惊讶了,“郎君认识陆某?”</P>
看老者的反应,应该是陆龟蒙没错了,可根据史料记载,陆龟蒙中和元年去世了,看对方神色和精神状态,不像是几个月内会死亡的啊。</P>
“虽未曾见过甫里先生,但是您撰写的《松陵集》和《耒耜经》某早有耳闻。”</P>
陆龟蒙有些懵了,李侃知道《松陵集》可以理解,可是《耒耜经》自己才刚刚撰写完毕,知道的人没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