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丰把信收好,迈步来到院子里,一边走一边说:“来了来了,谁呀,这一大清早的。”
其实,即便他忘记了,杨丰也准备问他:滨江支队需要一百套冬装,十几个字都能说清楚的事,一纸电文就解决了,干嘛要派你来呢?
杨丰背着手,在屋子里来回走了一圈,对一脸期待的铁柱说:“你回去转告张政委,一百套冬装,半個月之内,肯定送到!维修发报机的同志也会跟着一起去。另外,铁柱……”
桌上摆着碗筷和吃剩的早饭,油条、稀粥,咸菜。
门外站着一个头戴斗笠的青年,黑红脸,粗胳膊粗腿,看着就壮实,肩上背着一副褡裢。
青年名叫铁柱,是张兆临的警卫,来滨江找孙大龙那次,就是铁柱陪着张兆临一起来的,杨丰见过他。
独立团直属军部,人数可达万人以上,改名是为了服从总体部署——偃旗息鼓,避免和敌人硬碰硬。
看完了信,杨丰陷入沉思。
等杨丰追出去,只看到一个背影匆匆离去,他略一思索,插上门栓,拿着信进了屋子。
这时,院外传来敲门声。
在建制问题上,杨丰和张兆临曾经有过讨论,因此,独立团改番号,他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杨丰心里很高兴:“就是说,独立团又增加了一百人?”
看到信封里是两张白纸,他首先想到的,这很可能是密写信,点上酒精灯,小心翼翼烘烤信纸。
他本想让铁柱把密写信带回去,转念又一想,铁柱没这方面经验,万一出了差错,那可就误了大事。
张兆临派铁柱来,是出于信任,他和牺牲的小何一样,跟着张兆临出生入死,对抗联无比忠诚。
况且,铁柱认识杨丰,派别人来还要费一番周折。
铁柱把褡裢解下来,放在凳子上,瞥了一眼桌上还没来得及收拾的饭菜,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
杨丰临时改口:“另外,铁柱……你还没吃早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