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他的确不敢用,这些时日观察,朱氏之人对赵云仇恨极大。</P>
尤其是朱桓战死江陵,对于朱氏来说损失了一重要子弟。</P>
他听到不少外界的传言,朱氏早就想领兵去找赵云报仇。</P>
若是让其出庐江,或许是不错的选择。</P>
“大王,不可再犹豫啊,若曹操兵败如山倒,我们想要出兵也迟了。”</P>
孙权站起身,望向桌案上的王玺,有些犹豫。</P>
若真是与董曜宣战,败了之后,他这个王位怕是也坐不久了。</P>
但不宣战,也是坐不久。</P>
“听命,逆贼董曜拘禁天子,欺君罔上,本王命朱据率兵征讨,与曹操共讨逆贼!”</P>
孙权拿起吴王印绶,高高举起。?</P>
他本想说董曜篡逆称王,得位不正,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吧。</P>
吴王还是他的头衔?,这一说把自己也得撸了去。</P>
“大王圣名。”?</P>
殿内江东文武听后大喜,终于不用等着被人打到家门口了。</P>
尤其是领军之人还是朱据,这可是朱氏的又一俊杰。</P>
相信以朱据对赵云的仇恨程度,绝对不会手软。</P>
“末将告退。”</P>
得了出兵命令,朱据拱手拜别。</P>
转过身的那一刻,他的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容。</P>
从兄朱桓为了守住江陵,坚守到了破城的那一刻,更是宁死不降。</P>
结果呢?</P>
一切都是无用功罢了,孙权转头就与董曜议和。</P>
无论是士卒,还是朱桓与江东的将领,全都白白战死。</P>
最后反倒是孙权获得了个吴王,收获了最大的利益。</P>
既是想要得利,孙权可以,他朱氏为何不行?</P>
庐江,九江之地,便是他给董曜的投名状。</P>
“子范,去了庐江定要小心行事,那吕蒙深受孙权信任,不可小觑。”</P>
回去的路上,朱氏族人与朱据说道。</P>
放弃孙权,转投董曜,是他们早就商议好的事情。</P>
起初他们也不想,毕竟在孙氏那投入了那么多。</P>
但随着中原战事的消息传来,他们不想也得想了。</P>
局势愈发的明朗,倒不如及时止损。</P>
否则就像当初董曜与董璜之争,最后那些支持董璜的人,有几个获得好下场的。</P>
“还望诸位叔伯得知庐江的消息后小心行事,以免受我所累。”</P>
此次行为是谋反,朱氏根基还在吴郡之地。</P>
稍有不慎,董曜大军还没拿下江东,孙权就可能拿下朱氏。</P>
“放心,我们自有分寸,你且去吧。”</P>
“好。”</P>
朱据前往吴郡外大营,奉孙权的命令先领了兵马。</P>
随后火速赶往庐江之地,寻找合适的机会与赵云接触。</P>
此时庐江的郡守是吕蒙,吕子明。</P>
见朱据到来,他亲自率人迎接。</P>
说起来在庐江的这些时日,他眼睁睁看着董军与曹军在豫州交战,双方你争我夺。</P>
几次三番请孙权出兵,最后都被拒绝。</P>
这次孙权与董曜决裂,态度甚是坚决。</P>
更是派遣了大量的兵马,以表决心。</P>
“粮草已经备好,我们可随时入豫州,攻打汝南。”</P>
吕蒙带着朱据前往大营,让其观摩最近训练的士卒。</P>
朱据没想到吕蒙如此好战,他还想先派人联络赵云一番呢。</P>
如今看来,得交战之时再传递消息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