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水镜庄。</P>
“先生,荆州牧求见。”</P>
小童来到院内,低声说道。</P>
“又来了……”</P>
司马徽放下手中棋子,他已经记不清这是刘表的第几次求见。</P>
不过无论来多少次,他都没有不见之理。</P>
何况以他的性格别说是刘表了,就是其他人来登门也会相迎。</P>
“刘公莫非还是为上次之事而来?”</P>
司马徽撤去棋盘,命小童取出茶具,给刘表倒上一小杯。</P>
“正是。”</P>
刘表没想到司马徽还记着上次他提起的事情,顿时大喜。</P>
“既如此,在下便与刘公走上一遭。”</P>
司马徽不再像上次那般拒绝刘表,而是应邀。</P>
“多谢先生。”</P>
刘表起身施了一礼,做了个请的手势。</P>
因刘备兄弟张飞之事,使赵云大军压境。</P>
他身为荆州牧却没有任何反击之意,可以说是丢尽了面子。</P>
近期他为了找回面子,提高自己的形象,着手建立学院。</P>
又从各地聘请名士来到荆州,欲要传播儒学。</P>
司马徽就是其中一个,为了请其担任学官,他可谓是煞费苦心。</P>
几经波折,终于给请了出来。</P>
当然,除了要让司马徽担任学官,他还有另外一个意图。</P>
那就是有人说司马徽是奇人,不仅学识广博,还拥有知人,识人之能。</P>
当下荆州人才紧缺,若司马徽真能为其推荐几人,他这几次奔波便没有白费。</P>
前往学院的路上,司马徽则是一直沉默不语。</P>
刘表看似儒雅之人,其性格却心胸狭窄。</P>
不但如此,政治抱负更是没有,又多疑无决。</P>
像这种人,是很难成就大业的。</P>
他当前的确知道几个人才,却并没有推荐的想法。</P>
“先生,您对这学院有何看法,是否能为我荆州揽贤纳才?”</P>
马车上,刘表憋不住了,率先发问。</P>
“公可知董曜招贤纳士的方法?”</P>
“当然知道,唯才是举,科举制。”</P>
说完,刘表仿佛明白了司马徽的意思。</P>
若是把董曜的科举制度比做珠玉,那他便是瓦石。</P>
两者差距巨大,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P>
尤其是学院之说也并不是他开创的,在洛阳,长安等地董曜早就设立教学之处。</P>
甚至是各种藏书之地,可供所有人查阅。</P>
所以他没有任何优势,但还是要做。</P>
科举制不一定是对的,察举制也并非是错的。</P>
时代不同,选择不同。</P>
何况他不是董曜,没那般魄力强行废除察举制。</P>
接下来的时日,司马徽一直待在刘表的学院之中。</P>
这天,学院来了一名不速之客。</P>
来者是一青年,头上带着斗笠,背上还有一把长剑。</P>
与学院内往来的学子,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P>
青年走过之处,学子皆让开道路。</P>
无一例外,青年眼神中除了坚毅,还有着一股子杀气。</P>
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直觉,这青年手上沾染着人命。</P>
“先生。”</P>
青年来到司马徽的住处,入内拱手道。</P>
“单福。”</P>
“是我。”</P>
“你为何来此处?”</P>
“学生是来辞行的。”</P>